。在此期间不是太大的洪水,在遗址中、东部以及北部带来大量罹难于洪水的尸体,形成了大规模的二次葬对象。中区第层土色与北区第层相同,同为红褐色,证明这次由东而来的大洪水也曾淹没了整个遗址,然而,只有最高水位时留下了此次洪水的记录。
根据遗址层堆积现象可以推断,遗址区早期,即北区第五层时,东方来水穿过探方t二六六和t二六零,南区可能与这里相同,也有由东向西的河流,此两区分别有可供人类栖息的成陆沼泽。北区、中区和南区第四层堆积主要是由北而来的洪水的裹挟物,其土壤性状不同于来自东方的冲积物,但同时也受由东向西洪水的切割和堆积的影响。所以此层土色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北区是灰色,中区为褐色,南区是灰色。中区第四层土色褐色,虽属于同一次堆积过程,但成陆的时间最早。然后以中区为中心南北两侧再分别展开不同的堆积过程。
第二、三层两层的堆积主要则是由北向南来的洪水与由东向西而来的表径流所带来的堆积物混合堆积的结果。东方所来洪水只有泗河来水,虽然今看泗河离开遗址尚有一些距离,但在遗址时期应该就是直接影响遗址的水系之一。尼山和峄山山的表土被雨水冲刷后向西方移动,迫使泗河后世漂移至今的位置。遗址所承受的来自北方的洪水压力更大,稍近一些的有汶河,同时还会受到更远一点的济水和河水系的影响。因此,层与层之间实际上所隔时间可能很长,二者之间可能存在较长的时间差。
最早的灰坑分布,中区的灰坑主要分布在探方t二三九、二四九和二三二,北区的灰坑主要分布在探方t二六三、二六五、二六八、二七零、四零五、四零六和四二五、四二七,南区的灰坑主要分布在探方t四零零九、四零一一、四零一二、四零一六。显示这里早期是被沼泽割裂的小块陆。在相对干旱的年代,这里为东方表径流所滋润,既有自然生长的籽实性植物,也有各种动物频繁出没。是早期人类理想的栖息。所以,从第层下开始,本遗址的人口就展开了迅速增长的态势。
从遗址一米和一.五米等高线所表示形状可知,正是造成第四层堆积的大洪水所带来的泥土构筑了此后遗址的基本形。由原本的沼泽状貌,变成了一个三面环水的小高。在更大洪水来临时,会出现四面环水的态势,以至整个遗址全被洪水淹没。大洪水退去后,在相对干旱的年份这里又成为半岛貌。
另一方面,由于各区势不同,每个区即使同一层的遗迹大多也不是同时出现。西区最明显,它与北、中、南区的层堆积进程并不完全相同,这片遗迹实际上只出现在大洪水年份的最干旱期。北、中、南三区各层形成的时间相对较近,但也不是同时形成。北区第四层持续时间较长,可能相对早于南区第四层。南区第四层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时间会早于北区第三层。无论是哪一层,中区持续时间都较短,因为那里大部分时间用水不便。所以,只有水位较高时人们才生活在中区。作为一般规律,北区人口较多时,一般属于雨水丰沛的年份,但没有大洪水。南区人口较多时,一般都是比较干旱的年份。人们出现在中区都是水位最高的时候。西区则是其它区域都不适合人类生存时才出现的位置。”
随后,大家认真听着许虹讲述着各个遗址层的情况,许乐在听到第四层有一八个睡觉的人直接被洪水说淹没之后,他的脑海里一下蹦出了一个母亲用身躯抵抗着倒塌的房子护住自己的孩子样子,心中一下悲伤起来,不住的点着头!
难道这年轻的洪水就是因为自己所起吗?他不禁开始怀疑其自己来,不过想了想也就好了一点,不是自己也会有其他的因故吧?
不大的方,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还对照着现场来看,许乐最后对许虹说道,“我现在初步认为你说的是对的”,许虹一下高兴起来!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