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跌宕
王穉登去世后,薛素素作悲戚短诗“良夜思君归不归,孤灯照客影微微。携来独枕谁相问,明月空庭泪湿衣。”至今让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
空闺青灯下,年华逝去时,唯有脂砚作为心爱之物一直陪伴着薛素素,时不时勾起往昔“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回忆。
薛素素,金陵秦淮河畔名噪一时的一位名妓,终其一生未能得偿所愿嫁给所爱之人。于繁华红尘中独守寂寞,月夜逝于海棠的幽香之中。
而这方脂砚在此之后也有着非常传奇的经历。薛素素极其珍爱这方脂砚,携带身旁,从未离身。然终究是红颜薄命,过早辞世。她的家人亦代代守护不曾舍弃。
随着时光流逝,到了清康熙年间,薛素素后人已经落魄穷困,无以继日。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喜欢收藏珍宝古玩,也对脂砚青睐有加,广东人余之儒为求官,便从薛素素困顿无奈的后人手中以三间瓦房的价格买下了脂砚送给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非常喜爱这方脂砚。于是,在其著作《楝亭十二种》中亦提及“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红同脂,红丝石砚即脂砚。
曹家沦落后,这方脂砚几经辗转后被清末金石学家、收藏家端方珍藏。随着端方的离世,此砚失去踪迹。
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脂砚一经现世,收藏鉴赏家张伯驹、金石学家罗继祖、红学家周汝昌、红学家吴恩裕以及文博大家王世襄和美术史论家黄苗子等专家学者一致将其鉴定为国宝,并珍爱有加。
张伯驹先生时任吉林省博物馆馆长,将脂砚收归吉林省博物馆,后来还把自己珍藏的一幅薛素素墨兰图一并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
张伯驹先生在《脂砚斋所藏薛素素脂砚》一文中是这样描述脂砚
“珊瑚红漆盒,制作精致。清乾隆尺宽一寸九分,高(长)二寸二分,盒上盖内刻细暗花纹美人图,凭栏立帷前,笔极纤雅;右上篆‘红颜素心’四字,砚质甚细,微有胭脂晕乃鱼脑纹,宽一寸五分许,高一寸九分许。砚周边镌柳枝,旧脂犹存……背刻王穉登行草书五绝……依此始脂砚斋命名之所由。”
由此,脂砚斋的后世故事方为人知。张伯驹先生得到“脂砚”后,携带此砚拜访了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周先生见到这方砚台,欣喜异常,很快就写成了“脂砚小记”一文,并刊登在香港的《大公报》上。文中,周先生开篇就详细地叙述了他见到“脂砚”的情形
今岁开春甫数日,丛碧先生忽见过小斋,谈次,探怀出一小匣,曰“今日令君见一物!”启视,则脂砚原石赫然在眼。叹为二百年来罕见之异珍。爰为小记,亦艺林一段佳话。
继周汝昌先生获观“脂砚”后,又一位著名的红学家吴恩裕先生也得以鉴赏“脂砚”,并在其《考稗小记》一书中记述了鉴赏“脂砚”的经过
“六三年二月十日,访张伯驹先生于其什刹后海李广桥寓舍,承其见示近日以重金购得之脂砚斋所用砚一方,砚极小,长约二寸五,宽二寸许,厚约三分;”“背有行草题诗曰“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馀润拂兰芝。”边署“素卿脂砚,王穉登题”。“字作行草体,与所传王穉登手迹中笔法相同。”正面边题隶书字曰“脂砚斋所珍之研其永保。”朱漆盒,盖内有刻划极细半身仕女图一,其一方题“红颜素心”四字篆文。此砚即薛素素之故物。王穉登题砚诗中,上款“素卿”即系素素之字,而诗中“馀润拂兰芝”,双关指薛素素小字润娘,擅画兰竹。
金石学家罗振玉先生的文孙、著名学者罗继祖也鉴赏了这块砚台,并在《薛素素脂砚及自画像》一文中作如下描述
丛碧先生新从燕市得明薛素素脂砚,小才盈握,贮以朱漆盒。盒背勒素素像,盒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