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陪皇帝用过晚膳后,璃妃便带来了宫中早早炖下的参汤前来服侍。
服过药后,皇帝不肯懈怠,使人抬了奏章堆在寝殿靠窗的清凉塌上,他只着明黄中衣,披着件外衣,盘腿坐在榻上处理公务。
璃妃来后,便卸下护指,上前温柔为皇帝按揉额头,似乎如此,能将皇帝眉心的郁结揉化开来。
后宫不得干政,璃妃自也不能多嘴问一句“皇上为何心烦。”但她站在皇帝身后,自然能将奏疏的内容一字不落的看个分明。
奏疏出自内庭御监太议萧政玉之手,他执管的御监便是养着一群专门监掌纠察百官言行错漏的御史,他自己更有劝矫帝王、监督皇帝自省的权利。
萧政玉与先帝出自同一位老师,为官近五十载,辅佐过两位皇帝,轻易他不上疏折,一旦上了疏折,里面内容的重量便能让皇帝倍加重视。
疏折内提及了两个内容和一个请求,一是提起了太子为皇帝分担政务期间,一直秉承着皇帝的训教,谨慎宽宏,勤政有德,从未犯过大错,若皇帝一味幽禁太子而非给太子一个改过认错的机会,父子感情难免疏裂。
二则,是认为皇帝不该继续如此重用北禁府那渊,萧政玉评价那家“世代忠烈之心不假,但帝王应善用平衡之术”过于给那家堆积权势,即便那家不反,也会成为有心人利用的焦点,如今太子一事让朝堂多了不少各为其主的党派,皇帝正可以借此时机,扶持其他朝臣,才能达到制衡与约束的状态。
对此,他举荐了几名他看来德行兼备,且洁身自爱,从不参与党派分割的臣子,以便皇帝留意。
最后,他请求皇帝允个恩典,准他告老还乡,他近来总觉得胸闷乏累,预感时日无多了,所以想回到故乡安顺,提前备下身后事,慢慢的度过余生的最后一段路。
或许是因为对多年老臣的不舍、年华逝去的唏嘘,也或许是感叹萧政玉即便是在身子挺不住请求恩典的时候,仍满心担忧朝堂安稳的忠心。
皇帝看完手中奏疏,久久都没有言语。
他静坐了许久,才长叹一声,放下手中奏疏,执笔,填饱了朱砂,批下了准。
璃妃若有所思,今日来之前思虑好的话全部都不能再说了。
这时,李蒻自殿外进来,告诉皇帝煜王和那渊在殿外求见。
“这可真巧。”得了皇帝通传的命令,李蒻去后,璃妃才似不经意一般说了这么一句。
须臾,煜王与那渊步入内殿,璃妃退至一旁,不动声色的打量着那渊。
二人行过礼后,皇帝将萧政玉的奏疏摆至一边,没有提起那渊此行兴济府的过程,而是先问了煜王昨日留给他的功课是否有完成,有何收获,还分别考校了他几篇文章与其涵义,煜王都流畅自如的给出了答解。
可以看得出,皇帝对煜王有种充满了新鲜感的满意,顺势,皇帝提及那渊手中正在查办的案子,提出打算让煜王入北禁府协助那渊处办此案,也算是一种历练学习。
除了太子,四皇子赵王五皇子顺王都曾负责过城中水利、农计、税收、财务等大大小小琐碎事物的工作,连刚满十五岁的八皇子齐王近来也在造事处参与督造七公主宝珠的公主府,这些事务旨在让这些王爷们在民生公务上找找自己合适的定位,历练的同时还能够发挥各自的所长。
但皇帝开口让煜王入北禁府协助办案,确是令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了。
那渊定位特殊,手握实权,一手培养了皇帝身边以周信为首的鸦卫,全天贴身保护皇帝的安全,同时,他所掌控的北禁府拥有辐射大越的情报系统和审查朝臣的权利,如此处境就决定了他不能与任何皇嗣存在亲密接触。
就连得以为皇帝分忧政务的太子,皇帝也从没做过这样的考虑。
那渊身为臣子,自然不会有任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