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章 偷书之人(2 / 4)

启蒙用的几本书罢了。”

“为何要偷?他既识字,将这几本书抄下来。那可就是他自己的了。即便是拿出去卖钱,书馆也是不管的。”

王临有些犹豫,想了想还是开口道“郡主,那人不是学子。却是个读书人,受了先帝时科场舞弊案的牵扯。虽然中了举,却前程尽毁了。”

“那也不是他偷书的理由。百姓尚知礼义廉耻,他读了那许多书,难道不知?”

“郡主有所不知,这读书人出身的村子极其贫困。当地县官也是个贪得无厌的。这读书人家中本也有自己原先读书时的书本。可当地官员经常胁迫百姓,若是不多多给他们钱财,便会使坏在征兵簿上做手脚。好些人都是这么被送到军中的。若是不从,便是连家人也会受牵连。可能在军中出人头地的到底是极少数。多数人都是战死或者被人欺凌。被人欺凌还能活下来回家乡。可战死的那些人,不止回不了家乡便是连抚恤银子也少的可怜。”

落英在兮煌的示意下搬了椅子来,王临对她道了声谢。

“那读书人家中只余老母,自然是不愿去的。因为对那些官吏所行看不过眼,争辩了几句,被拳打脚踢后写上了征兵簿。家里的老母亲实在是心疼儿子,这才自作主张卖了家中的书籍,使了银子将他救了出来。”

兮煌听着,眉头越皱越紧,看了眼云修君。只见素来冷静自持的云修君几乎要将手里的扇子捏碎。

“云侯,你军中征兵可也是如此?”

“不是。征兵素来是兵部管的事。我手下的军队皆是自全国抽调的精锐。与各地并无干系。若是战死,抚恤银子至少三十两。我镇国侯府另外有安家费。并不计入兵部抚恤银子中。”

“那这些被临时划走的百姓,送去哪里?”

“多是做些杂役,或送去各地边镇。我军中征兵虽也归兵部管,可征兵时我会亲自坐镇。绝不会闹出此事。若当真有人是这样进的军中,我不会不知。”

“你也说你手中有十几万的人,你又怎么能面面俱到?”

“军中有专门的人事记录。我接手时,每次征兵皆派手下信得过的人去监管。若是派去征兵的人敢触犯军法,轻则十棍,重则五十棍。赶出军营,永不录用。”

兮煌在他说信得过的人时,便知道他说的绝不是军中的监军,而是他手下的暗卫。镇国侯云修君不止手握十几万的军队。也领着京中羽林军一职,虽然只是个挂名。还兼着帝王暗卫首领一职。因此暗卫绝不会对他撒谎。

“这种事,兵部的几位大人都不知道么?”

“若说不知道,岂不是太小看了人家。开国公举荐的人能力也是不差的。只是不往正道上走。”

“开国公?他?怪不得邵庆明横行京城日久,开国公也没有半点忧虑。原来是暗中掌着兵部大权呢。”

“夫人在京中时日不长,不知道也不奇怪。”

“确实,这朝中水深。也不是我该操心的。”

“我会护着夫人的,夫人只要信我就好。”

兮煌微微一笑,特别真诚“谢云侯。”

王临听到兮煌对云修君的称呼,微微抬头目光从云修君身上掠过。

云修君转头看他,刚才觉察到王临的目光时,便对这王管事存了疑心。就是不知这人是晋王派来的还是只是对宁安太过忠心的缘故。

“这事与他偷书有什么关系?”兮煌跟云修君说了半天的话。终于想起来自己跑题了。

王临在兮煌与云修君说话时,便静了下来。这会子听到兮煌又问起这事便说道“殿下,那个小村子虽然贫困。可许多人都还是想要孩子们识些字的。来书馆抄书的人,笔墨纸砚皆要自备。笔墨砚台尚且好说,便宜些也不是不能用。可这抄书用的纸却是用一张少一张。即便是便宜些的纸,用量大了也不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