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墨非就以帝国国师的身份,重新出现在帝国之中。
国师的身份,名誉上和皇帝平起平坐,只是没有实权罢了。
嬴政暂且放弃了对长生不老的虚妄追求,而是专心巩固帝国的基业,因此桑海的蜃楼暂且被他搁置,扶苏和蒙恬、李斯被他从桑海找回,儒家和墨家残余什么的,对帝国只是癣疥之疾,帝国落后的政治制度,才是帝国的大敌。
所以嬴政在墨非给予的多本史书之中,汲取营养,归纳总结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演变,寻找最适合帝国的道路。
嬴政的确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以往帝国有大问题,那是因为他经历的都是别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有所错漏,很正常,但是当嬴政看清了来路,那么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吗?
很快,在扶苏、蒙恬、李斯快马加鞭回到了咸阳之后,就迎来了嬴政对帝国政治制度翻天覆地般的改革,废除丞相制度,李斯也给嬴政五马分尸,然后嬴政选用了他自认为如今最合适帝国的内阁制,组建内阁,以右丞相冯去疾为内阁首辅,又选用蒙毅、尉缭等人为阁臣,辅助嬴政处理内务。
除去高层政治制度的改革之外,嬴政也放弃了帝国以往国度严刑峻法,转化为较为宽松的行政理念。
并且,嬴政大力推行科举制,以法家学说为基础,糅合以儒家、墨家、道家、农家、兵家等学说,制定了一套标准,实行天下科举,给予天下所有人以上升渠道。
军功爵制是帝国成长到如今的根基,当然不可能轻易废除,不然会造成巨大的动荡,科举制不能说代替了军功爵制,只能说丰富了军功爵制,毕竟在看到墨非给予他的世界地图之后,嬴政可是没有仅仅满足于统治华夏,他也很想试试打穿地球的感觉。
如果没有世界地理大发现,随着六国的统一,军功爵制明显不适合新生的时代了。毕竟人口多了,征伐的土地少了,用征战作为人才上升的渠道不够了。可是现今军功爵制还是有一定市场存在,只要嬴政能够算计好,战争的收益比,那军功爵制就不会是帝国走向衰亡的导火索,而是帝国加速成长的助推器。
谈起秦朝的灭亡,项燕的“楚虽三户,灭秦必楚”震耳发聩。为什么楚国反抗秦朝最坚决?这和当时的秦楚的政治制度关系密切。战国后期,从魏文侯启用李悝变法开始,各国都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除了楚国,其他国家都实行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要知道,秦国的农战制度去除了一切贵族的特权。秦国灭了楚国,反差最大就是楚国贵族了。在楚国,他们有世袭特权,秦国灭了楚国,对楚国的贵族既没有赶尽杀绝,有没有给予他们在新政权内差役,同时也没有经过中央集权的制度洗礼,他们当然对秦朝咬牙切齿的仇恨,这是楚国在灭秦战争最坚决的原因。
但科举制一开,六国残余的贵族,应该就消停下来了。
对比一下野猪皮的建国就知道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血迹未干,野猪皮开恩科,江南知识分子立刻忘记了国仇家恨,赶紧蓄辫子,到帝都参加野猪皮的恩科考试。野猪皮的恩科获得了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拥护,他们就忘记了野猪皮的暴政,或者说就无感了,成为野猪皮的一员,维护野猪皮国家架构的稳定。野猪皮的江山就稳固了。
所以帝国此时面临的境况和野猪皮差不多,只要嬴政一开科举制,那么收益的必然是六国贵族,因为在这个时代,能够识文断字的,就一定是贵族,所以科举制本身就是六国贵族开辟的上升渠道,因为军功爵制的上升通道,牢牢的被老秦人霸占,其他六国之人,哪怕是想挤都挤不进去,但是科举制一开,嬴政哪怕用脚踹他们,都挡不住六国贵族抱嬴政大腿的厚脸皮。
野猪皮攻下南明小朝廷的时候,在江南那可是一通烧杀抢掠、歼淫掳掠,生抢了上千万两白银,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