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拔犀擢象支持派 孙嫔是借花献佛
“微臣多谢太子、太子嫔,提拔之恩!”首辅杨士奇、阁臣杨荣、被监禁十年出狱的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兼大学士的杨溥,史称“三杨”辅世长民,也就是辅政。黄淮为荣禄大夫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杨士奇、金幼孜俱支三俸。几位大臣,是仁宗时期最主要人物,能直接过问行政事务,和施加政治影响。皇朝通过这次任命,体现了仁宗与这些重要官吏,有一种亲密的关系。仁宗蹈常习故地召见并进行正式的聚会,要求在其对重要事务决定前,他们在密封的奏折中,提出一些研核是非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内阁不再是像以前负责的谘询机构,大学士、内阁大臣事必躬亲地参加决策。皇朝建立了正规的文官政府,是形成一种集体模式的统治核心。在朝野议论传说着,这样的做法一下影响很好。各地资财赋税大多管理不善,江南更甚。单是苏州一个郡,累积拖欠赋税达几百万石。对此,仁宗对税负征收一直不好或是累年拖欠知府的官吏,由吏部进行了考察。况钟作为礼部尚书蹇义、阁臣杨荣、太子推荐的大臣,被皇帝任命为苏州知府。是皇朝启用一批官吏中的一员。况钟高兴地走进朱瞻基客厅,特来感谢推荐之恩地说。
“皇朝拔犀擢象,重用仁人志士,你才能出众,要不负众望!”孙嫔与朱瞻基在朱瞻基客厅,坐椅上说了见皇后事。况钟进来站在朱瞻基面前,朱瞻基对况有说有笑地说。
“拔犀擢象,支持派!”成语释义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出处宋?王洋《与丞相论郑武子状》。孙嫔想着成语释义同时想起父亲说的有关史料载姑苏就是苏州。苏州有一典雅的别名“姑苏”。相传,在夏代有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舜封他为大臣并把吴地册封给胥。从此,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认,而在吴语中“胥”、“苏”两字相近,于是“姑胥”渐渐演变成“姑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讲的是苏州。苏州(苏州是中国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南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在此筑城建都,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平江、吴都等多个古称和别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始于明,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苏州的赋税极高,年交纳281万石粮米,相当于国2940万石,部赋税的95。苏州的耕地,仅仅是辽阔疆域内,登记在册土地的188。太祖朱元璋恨苏州人,甚至到了这样的地步,下令禁止苏州人担任户部尚书,以防范苏州籍人“偏袒”地方。这样刁钻刻薄的局面,直到七年后的1400年,建文帝察觉当地不堪重负。那里人逃难避灾,抛荒舍业,才引人注视。但这种税负,永乐年间未变,仁宗登基派况钟就任知府,是否有所改变?
“苏州是好地方。你到那里,适逢其时,会大有作为!”孙嫔想着笑着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