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智破敌炮阵之秘(1 / 3)

“破解之道,在于两点:其一,精准定位敌炮兵巢穴;其二,将咱们的火箭炮悄然移至其射程之内,给它来个措手不及,狠狠地轰它一回!”陈浩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狡黠,却也让李大团长不禁翻了个白眼,心中暗道:这法子,我岂会不知?

我所渴求的,是那精细入微的战术布局,是那些能够决定胜负的微妙细节,你可明白?然而,面对李大团长的期待,陈浩却显得胸有成竹。

深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古训,陈浩在现代世界时,便对二战日军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对日军火炮的型号有了精准的预判。

“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无疑。”陈浩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李云龙微微颔首,赞同道:“此炮威力惊人,与你那火箭炮相比,亦不遑多让,定是它了。”

“那么,目标便锁定在这三款火炮之上:三八式、一四式,还有那九二式……”陈浩在众人面前娓娓道来,如同一位博学的讲师,将所掌握的情报如数家珍地分享给大家。

谈及日军最早的一百零五毫米野战炮——三八式,陈浩的眼中闪过一丝历史的沧桑:“这款火炮,源自1905年日本从克虏伯引进的技术,并获得了制造许可。它全重二点六吨,运输时更重达三点二吨,射界虽有限,但射程却可达十千米,经过改进后,更是提升至十二千米。在一战时期,它曾是日军的骄傲,但到了二战,却已略显老态。”

“至于一四式,那是日军在二五年研发的产物,可惜试验效果不佳,总产量不过六十四门,堪称失败之作。”陈浩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惋惜。

“而日军目前最先进的,当属三二年研制的九二式榴弹炮。这款火炮,全重四点三吨,炮管细长,无论是火力还是射程,都堪称当时日军火炮中的佼佼者。”陈浩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款火炮的敬畏与期待。

如此一番讲解,让在场的众人对日军火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门火炮的设计中,最为醒目的创意莫过于它那开放的炮架搭配着铲板状的辅助挖掘结构。然而,这样的设计也带来了不便:长长的炮管宛如一条难以驯服的巨龙,在交通运输上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而战斗准备时,需要将铲板深深嵌入土壤,转移阵地时又需费力将其完全撬出,这样的实用性确实让人诟病。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门火炮在其他方面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当它发射出锐利的“尖锐弹”时,射程竟能达到惊人的十八公里;而换上高爆榴弹,其射程也能稳稳维持在十三公里。在当时,它作为十八公里射程级别的火炮中最为轻盈的存在,实战中的反炮兵与压制射击效果更是无可挑剔,犹如战场上的一道闪电。

赵刚陷入了沉思,随后缓缓分析道:“你是说,我们眼前的敌人使用的火炮,很有可能是三八式或九二式,而这两款火炮的射程存在着差异?这意味着敌人的炮兵阵地或许在我们射程之外,一个我们的火箭炮都无法触及的遥远之地,是这样吗?”

真是令人赞叹,作为燕京大学的佼佼者,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果然非同凡响。然而,作为同样在场的听众,李云龙却显得有些困惑,仿佛被迷雾笼罩。

陈浩微微一笑,解释道:“是,但也不完全准确。因为我们所处的山西地区,被日军视为后方占领区,所以他们不太可能将最先进的火炮部署在这里。因此,更有可能的是那些老旧的三八式榴弹炮,其射程最大仅为十二公里。为了覆盖我们的所有阵地,日军的炮兵阵地距离我们最近的一线阵地,大概十公里左右。而我们的六三式火箭炮,最大射程为八点五公里。但只要我们能够侦查到日军的炮兵阵地,将我们的阵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