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智谋下的暗流涌动:绝地伏击序曲(2 / 6)

穿越的那段公路,宛如天堑,长达千米有余,两旁是陡峭的山壁,仿佛是大自然为伏击战量身打造的舞台。陈浩心中一动,一个绝妙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悄然成形——如果将部队隐匿于那座光秃秃的山丘之上,沿着公路的左侧布下天罗地网,那么,当敌人踏入这片死亡之地时,他们将面临一场从天而降的灾难,无处可逃,只能接受命运的审判。

一营长张大彪,这位粗犷中带着细腻的智慧者,也一眼看出了这块宝地的潜力。他指着那座看似平凡无奇的山丘,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团长,看那里,简直就是为咱们量身定做的伏击场!”

然而,春天的大自然似乎并不那么配合,山丘上一片荒芜,连点生命的绿意都吝啬给予。张大彪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可惜,这光秃秃的模样,隐蔽性实在是太差了。不仅人数受限,还容易暴露给敌人的侦察兵。”

他的话音未落,沈泉和王怀宝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些从泥土中摸爬滚打起来的八路军干部,或许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但他们的心中却装着最朴素的战争哲学——实战经验。在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中,他们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他们只需一眼,就能洞察战场的每一寸细微之处,哪里适合出击,哪里隐藏着危险,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在指挥打仗这方面,他们无疑是天生的战士,是战场上的艺术家。

游击队长冯建标听了张大彪的分析后,心中暗自赞叹:“不愧是主力团的精英,这战场上的嗅觉,果然非同凡响。”他率领着游击队在这片土地上,与日军扫荡部队展开了无数次的较量,五道口村后的五道山上,更是留下了他们三次伏击的传奇。

那两次成功的伏击,发生在夏秋之交,山林间郁郁葱葱,为他们提供了完美的掩护。而唯一的一次失败,则是因为冬季的荒凉暴露了他们的行踪。但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场上的每一寸变化,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与日军周旋到底的决心。 在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间,葱郁的植被曾是他们的天然迷彩服,如同猎手身披的隐形斗篷,悄无声息地穿梭于林间,静待猎物踏入陷阱。但记忆深处的冬日之战,却像是一场冰冷的梦魇,那时大雪纷飞,覆盖了所有生机,他们的行踪如同雪地中的足迹,清晰而致命。那日,不仅没有将日军引入预设的死亡陷阱,反而像一群被追逐的鹿,在银装素裹的山林间亡命奔逃,手榴弹的爆炸声在寒风中回响,却成了他们损失惨重的悲壮乐章,十数颗利器,化作了敌人的战利品。

伏击的艺术,在于那抹不易察觉的阴影,是藏匿于光明之下的利刃。正如冯建标所述,那些亲身经历化作了宝贵的教训,与张大彪的洞察不谋而合——隐蔽,是伏击成功的先决条件,一旦暴露,便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只会引来无尽的灾难。

春日的暖阳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却也将那座山头的掩护一并带走。裸露的岩石与稀疏的草木,无法再为战士们提供一丝遮蔽。张大彪望着那片缺乏掩护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在这样的地形下对日军发动伏击,无异于痴人说梦,难度从攀登高峰变成了跨越深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团长,咱们何不另寻他处,让这小股日军再多享受几日阳光?”张大彪试图以轻松的语气提出建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李云龙的担忧,生怕这位倔强的团长会因为面子而执意前行,将整支队伍推向危险的边缘。他的话语,就像是为李云龙准备的一块软垫,希望能让他从固执的悬崖边安然退回。

然而,李云龙的眼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扫视着周围的战友,语气坚定:“谁说此地不宜作战?在我看来,正是绝佳之地!”张大彪愣住了,他知道,每当团长这股子牛劲儿上来,便是十头牛也拉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