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到卢沟桥,种种事变似乎皆由底层军官的擅自行动引发,而日本政府则顺势而为,意图扩大利益,最终滑向了全面战争的深渊。”
然而,陈浩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若将塞拉热窝的枪声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唯一导火索,未免太过片面。实则是欧洲列强间长期的军备竞赛,已将各国经济推向崩溃边缘,德意志帝国的抉择,不过是生死存亡之际的孤注一掷。战争的爆发,早已是历史的必然。”
这一席话,如同海蓝星另一端的一战秘辛,穿越重重迷雾,来到他们面前。楚云飞与赵刚虽对远方战事的细节知之甚少,但陈浩的论述却让他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陈浩继而深入剖析:“日本亦是如此,甲午之前的海军建设,明治天皇以身作则,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为的并非抵御外敌,而是内心的扩张欲望。军舰的建造,不过是他们征服野心的外在表现。”
此番言论,不仅挑战了他们对日军侵略行为的传统认知,更激发了他们对战争根源深层次探究的兴趣。陈浩的话语,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在浩瀚的海洋深处,矗立着一艘斥巨资锻造的万吨巨舰,它不仅是钢铁与技术的结晶,更是一个经济迷局中的异类——常态之下,难觅其直接经济回报的踪影。它的存在,仿佛只为两大使命而生:一是作为坚不可摧的盾牌,扞卫国家疆土的每一寸安宁;二是化身为锐利的长矛,伺机刺破邻国的和平梦境。
回望甲午风云,日寇凭一战之威,不仅将重资铸就的战舰转化为沉甸甸的白银——两亿两之巨,还顺手牵羊,将一隅之地收入囊中,战争的“投资回报率”令人咋舌。这仿佛一场金融游戏,武器与军队的投入,最终数倍返还,让某些国家乐此不疲,沉醉于征服与掠夺的循环之中。
然而,胜利的蜜糖往往隐藏着失败的苦果。日俄之争,虽以日本军事上的胜利告终,却在经济领域遭遇了滑铁卢。他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仅收获了几片荒芜的海岛,国内经济几近崩溃边缘,若非后来世界大战的烽火连天,各国物资告急,间接为日本松了绑,其复兴之路或许将更加坎坷漫长。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浩的见解,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战争的理解开辟了一片全新的视野。赵刚暗自赞叹,将这份洞见默默珍藏;楚云飞则抛却前嫌,满心求知欲地向陈浩求教:“依你之见,无论是九一八的阴霾,还是七七事变的炮火,日本人的根本目的,莫非是将那巨额的军事开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版图?”
时代的智者,跨越岁月的长河,其心智之敏锐,不过受制于信息的局限。楚云飞思维敏捷,瞬间领悟了陈浩话中的深意,甚至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陈浩点头确认:“正是如此。九一八,一纸不抵抗令,东四省轻易易主,日本的军备扩张再次获得丰厚的回报。到了三十七年,随着对东四省的消化,他们再次磨刀霍霍,七七事变或许偶然,但侵略扩张的必然性,早已深植于他们那支为战而生的军队之中。”
谈及此,陈浩不禁怒上心头,对那些轻率决策、致国家于危难之境的“智者”痛心疾首,言语间满是愤慨与无奈。 "龙腾虎跃之父,却育犬子一枚,真乃世事难料!张大帅,昔日一介草莽,摇身化作坐拥三十万雄兵、割据称雄的军阀巨擘,胆识、才干、机缘,皆是世间罕有。奈何造化弄人,其子非但未能承继父业,反将三十万铁骑拱手让于敌手,未放一矢,便匆匆遁逃,令人扼腕叹息。
战也罢,败也罢,至少该留点痕迹!即便是拼死一搏,将那些工厂机械化为灰烬,也不至让东四省完璧归日寇,成为其日后侵略的坚实后盾。此等行径,实乃奇耻大辱,足以令其名永载耻辱史册,遭后世唾骂不绝。
楚云飞对于陈浩的愤慨初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