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晋绥震撼风云起(3 / 4)

人自食恶果,此招果真是屡试不爽的妙计。

陈浩心中暗笑,未来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只要任务达成,他便能随时穿梭于危险之间,立于不败之地。 他,将穿梭异世界视为自己的无敌领域,携带海量炸药,化身为行走的毁灭力,誓要给敌人致命一击——这无疑是场壮观的构想,仿佛无人能敌!然而,真相总带着几分狡黠,这份“无敌”之下,藏着不为人知的脆弱。若是在引爆前遭遇意外枪击,一切都将戛然而止,化为泡影。因此,陈浩对这份力量格外谨慎,非危急关头绝不轻启。

至于那远方的FBI,生死未卜,谜团笼罩,此刻无从揭晓。

穿梭归来,陈浩的足迹似乎总与李云龙并行。基于过往经验,他此番雇佣大车,满载物资,目标直指独立团。八路军的踪迹,对于村中民兵而言,不过是寻常话题,一问便知。不料,途中偶遇归来的特务团杨排长,得知陈浩身份后,他热情相迎,主动担当向导。

一行人穿林越岭,历经一个多时辰,终抵总指挥部。杨排长急命小战士通报,一时间,“陈顾问到了”的呼声此起彼伏,惊动了整个营地。老总、刘师长、左副参谋长等一众将领,纷纷走出指挥室,率队迎至村口,场面之壮观,恍若贵客临门。

陈浩下车,心中涌动着惊喜与谦逊:“各位领导如此厚待,陈某实不敢当。只是杨排长一声呼喊,竟惊动了整个营地,实在过意不去。”

老总紧握其手,笑言:“理应如此,你可是我们八路军的福星,屡次慷慨解囊,物资援助,功不可没。”

众将领簇拥陈浩入内,暖茶相待,围坐交谈。陈浩方知,前两次捐赠的武器弹药,已成为八路军克敌制胜的利器。二十万发三八式步枪子弹,让弹药匮乏的部队重焕生机,近月来,小规模战斗频起,日伪军因此损失惨重,战绩斐然。 在创意的笔触下,这段历史叙述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与色彩:

日军,那群侵略者,热衷于构筑炮楼,企图以此蚕食八路军的生存土壤——那一片片宝贵的根据地。这些看似普通的砖瓦结构,实则坚固如磐石,成了难以逾越的防御壁垒。外界八路军的子弹,仿佛遭遇了无形的屏障,难以穿透;而炮楼之内,日伪军却如猫戏老鼠般,轻易地将八路军置于枪口之下,肆意射击。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倘若此景移至欧洲烽火连天的战场,这些炮楼无疑将成为敌人的巨型陷阱,几番炮火洗礼,便能轻易将其化为尘埃,连同内部的守军一同埋葬。但在此地,八路军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挑战:缺乏重火力的他们,面对这些碉堡,往往只能智取,而非力敌,每一次进攻都伴随着沉重的牺牲,即便如此,胜利也只是暂时的喘息,因为日军如同顽强的蚂蚁,不断重建起一座又一座炮楼,如同无尽的噩梦,令人头疼不已。

然而,时局已悄然生变。刘师长面带喜色,兴奋地宣布:“特务团精锐尽出,携带你提供的火箭筒,上个月已让十三座炮楼化为乌有。这消息吓得周边的日伪军闻风丧胆,纷纷放弃炮楼,龟缩回据点与县城。”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陈浩同样满心欢喜,他此次又带来了十具威力更强的火箭筒,并豪迈地表示:“弹药充足,无需吝啬。让这股力量成为八路军的利剑,狠狠教训那些胆敢再建炮楼的敌人!”

这些火箭筒,乃是苏联技术的结晶,射程远达四百米,即便是未经世事的战士,稍加训练,也能精准打击静止目标,摧毁一切障碍。从前,八路军还在摸索火箭筒的最佳战法,而今,他们已掌握了其精髓,将其化为对抗敌人的强大武器。

左副参谋长幽默地打趣道:“只可惜火箭筒数量有限,若能装备数百具,再配以充足的弹药,整个山西的日军炮楼,都将变成他们的坟墓,我们八路军的天地,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