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被侵蚀,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代人的心血化为乌有,家破人亡。
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或是沦为地主的依附,苟延残喘;或是踏上流亡之路,成为了起义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誓要在这乱世中寻求一线生机。
而大明王朝,以举国之力,几乎是以透支未来的方式筹集的军饷,却如同泥牛入海,消失在层层贪腐的暗流之中。
那些本该激励士气、稳固边疆的银两,最终能真正落入士兵手中的,怕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失望与愤懑。
大明王朝,真就穷途末路了吗?
非也!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实则隐藏着无尽的财富与贪婪。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道貌岸然的官员们,背地里却利用手中的权力,编织着一张张贪婪的网,将民脂民膏源源不断地收入囊中。他们的钱袋鼓胀,而国家的根基却在无声中腐朽、崩塌。
这,便是大明王朝所面临的困局,一个由贪婪与不公编织而成的死循环,将王朝一步步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即便是那些被人们称赞为清正廉洁的官员们,他们所拥有的土地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并且还纷纷购置商业产业。
他们的生活简直比朱由检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还要舒适惬意、有滋有味。
要知道,大明朝的商税实在是少得令人发指啊!商业活动本身就是利润丰厚无比的行当,然而大明朝对于商业征收的税款,竟然仅仅只有区区三厘而已!
换算一下,也就是每三十份收入只需缴纳一份税款,换句话说,其税率不过才百分之三点多罢了。
这样的税率也许与农业税收相差无几,但是像那种额外增加的税款负担,例如用于抵御辽东外敌入侵的辽饷以及剿灭叛乱所需的剿饷等等,根本就不会分摊到商人的头上。
熟悉历史的他可是记忆犹新呐,待到后来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从这些达官贵人的家中,居然搜刮出了整整三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北京作为大明朝的都城,固然有着众多的官员存在,但说到底它也只不过是一座城市罢了!
可就是这么一群人,一个个人家都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然而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他们却又在自己面前装出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拼命地哭诉着贫穷。
想要增加赋税?行啊,既然你们都不愿意把钱掏出来,那么朕也就遂了你们的心愿好了!
“既然各位爱卿人人都如此清正廉洁,那么也就只好按照蒋御史所说的去办了。”
“陛下圣明!”
太和殿前,晨光微露,群臣面色各异,正沉浸在皇帝妥协的微妙喜悦之中,仿佛那沉甸甸的银两已悄然落入掌心,温热而实在。
然而,这份宁静未及蔓延,便被崇祯皇帝朱由检那穿透云霄、冷峻如冰的话语骤然打破。
“回溯神宗盛世,辽饷之累,已历二十春秋,其重,皆转嫁于耕田之民,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他的话语,如同冬日寒风,拂过每一颗躁动的心。
“我大明,根基在于农耕,而今,天灾频仍,人祸不息,百姓食不果腹,朕心何忍,再添其负?”
言毕,朱由检的目光扫过群臣,深邃而复杂,似在寻求共鸣,又似在宣告决心。
“故而,朕意已决,欲将这份历史的重担,转由商户们共担,以补二十年来辽饷之空缺。”
此言一出,太和门前仿佛被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议论之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成国公朱纯辰,性情直率,率先挺身而出,声如洪钟:“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自太祖开国以来,商户便被视为末流,商税轻至三厘,此乃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