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不屑的轻嗤一声:“陛下并非天真之人,为何要说此等小儿之语呢?”
陈伽罗听到陈琦这阴阳怪气的话,再一次想到了柳毅,他现在恨不得找个武器,好好的收拾一下眼前这个不孝子。
陈琦并不理会陈伽罗那如同打翻了调色盘,精彩纷呈的脸,悠悠然的继续说道:“察举之乱,根本问题是人,但又不在于人。察举之乱的根本是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就拿咱们刚才说到的杜梨来举例吧。”
“杜梨有能力吗?”
“有。”
“这个能力朝廷需要吗?”
“需要。”
“可是,为什么杜梨在镇北军时,就只是一个不入流的百夫长呢?为什么屡次察举,都没有发现他的才能呢?”
陈伽罗和陈环两个人被陈琦一个人的自问自答给说沉默了。
其实陈琦的最后两个问题,答案他们心知肚明。
只是,他们能说的出口吗?
陈琦看到陈伽罗和陈环的脸色,无奈的摇了摇头。
“看来,你们也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吗?”
“杜梨在镇北军时,之所以得不到提拔,之所以无人发现其才能。根本原因不是他人不行,而是没有人保举他,没有人在意他,没有人重视他。”
“镇北王庞钰龙及其下属,宁愿去保举那些无才无能,但是愿意听从他们摆布的废物,也不愿意保举杜梨这种没什么家世,又不善于溜须拍马的寒门子弟。”
“就更别提那些连寒门都够不上的普通百姓了。”
“民间有一段民谣是这么唱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陛下和大哥经历了见证了多次察举之乱,这民谣所唱是真是假,还需要我说什么吗?”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陈伽罗和陈环父子俩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沉默过。
其他几条不说了,就最后一句,前几日的仲秋祭大朝会上,那些主张外嫁三公主陈琉璃联姻的武将们,就足以证明‘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句话的真实性了。
陈琦叹息一声:“察举制的建立,其实是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用的,有别于之前世卿世禄制的人才取用和考察模式。目的就是打破原本世卿世禄制度下,完全依靠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选士任官的旧有体系。”
“官场不再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世袭传承,不再是旧瓶装新酒的一成不变,不再是世家望族们的一言堂。可以有更多新鲜血液可以入仕为官,为官场带来不一样的风气。”
“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
继续阅读
“这本意是好的,初期的收效也是非常明显的。”
“秦之路宴,季涛;齐之周济,沐煜;汉之钱毅,刘桦。这些人或出生平民,或出生寒门,通过察举,登堂入仕,一步步的靠着功绩擢升,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名将的。”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察举的池子大了,自然就什么牛鬼蛇神也就都混进来了。”
“察举,看似有很多标准,有很多条条框框,其实真的看下来,也不过是人保人罢了。”
“同样是杜梨这个人,他在镇北军时,十五年才混上个百夫长,屡次察举擢升,都没有他的份。最后还因为得罪了庞泾,被强行加罪与身,发配到了丰都驿那么个鬼地方,自生自灭。”
“而自从杜梨跟随我以后,不到两年时间,连升九级,从一个从七品小隶,一举跃升为正四品的牙门将军,算是半只脚迈入了高级军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