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朝廷任用臣子,首先要考虑的是忠诚度的问题,其次才是品格和才学。”
“功勋之臣,理应是绝对忠诚于帝国的一群人。如果我们能从这些人中择人而用的话,忠诚度的考验是完全可以省去的。只需要考虑他们的品格和才学即可。”
“可是,刚才我们在分析封官的弊端时发现,我们的功勋之臣,根本没有履行他们为官一任的能力;所以,我们才不得不将他们放归山野。”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功勋之臣们,吃了没文化亏了。”
“好,假设我们自己是功勋之臣。既然我因为不识字,吃了没文化的亏了。那么我的孩子,可不可以从小就读书识字,不要再吃没文化的亏呢?”
“答案是可以的。”
“这就是我要说的,安置功勋之后第二个部分,教育。”
“同样的,在‘教育’的这个问题上,针对功勋之后的两种不同境遇,我们也要做出不同的安排。”
“对于那些烈士遗孤的教育,我们可以参考皇家官学的教育模式和丰都驿的分科教育模式,在地方官学开设不同的课程,教育那些烈士遗孤成才。”
“培养烈士遗孤的花销,可以和‘养育’所产生的花销合并。由朝廷承担,或者是朝廷和地方分担。”
“而对于那些功勋之后的教育,我们可以选择让功勋之后们进入到地方官学中学习。或者是单独在地方建立荣誉学堂,单独为那些功勋之后们设置不同的课程。”
“不管是那种方式,对于功勋之臣和功勋之后们来说,朝廷都帮他们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据我调查所知,很多功勋之臣在归乡后,都想着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成才。所以,他们就在自己的私宅里开设私塾,招募那些所谓的‘大儒’前来授课。”
“然后呢……真正的‘大儒’不屑于在私塾里授课。也不差功勋之臣给的那仨瓜俩枣的俸禄。”
“真正愿意在私塾里授课,在乎那仨瓜俩枣的人,能耐也有限,根本达不到教授成才的水平。”
“结果,庸师误人,那些功勋之臣们钱也花了,时间也浪费了,孩子也给祸祸了。最后孩子啥也没学会,甚至还不如原来呢……”
“而,不管是荣誉学堂还是地方官学,授课的师者,都是朝廷认证过的,有真才实学的儒士。或许他们的水平比不上那些所谓的‘大儒’,但足以教授功勋之后和烈士遗孤们出人头地。”
“朝廷出钱,出人,出力,教育孩子成才,对于任何一个功勋之后和烈士来说,都是足以让他们欣慰的事情了吧。”
陈琦缓了口气,举起三根手指道:“安置功勋之后的第三部分,就是帮助及冠的功勋之后和烈士遗孤们,找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营生。”
“朝廷给烈士遗孤和功勋之后们安排营生,和高低贵贱无关,和功劳大小无关,只与‘你’的能力息息相关。”
“士,农,工,商;你擅长哪一个方面,你喜欢哪一个方面,你的能力适合哪一个方面。你就可以选择从事哪一个方面。”
“你如果学识渊博,对于治国理政有自己独到的一番见解。就可以去参加朝廷设置的考核,考核通过了,你就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入仕。一步步的,兑现你的才华,实现你的梦想。”
“你如果不是当官的材料,对于治国理政也是一窍不通,就没有必要非梗着脖子,犟着脑袋的入仕去趟那趟浑水。老老实实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不也很好吗?”
“你如果心灵手巧,对于做工匠有兴趣,完全可以拜个师,学一门手艺,在手艺人的这条路上好好发展嘛。”
“如果你真的天赋异禀,发明出了足以改变这个时代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