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文比大典开幕(2 / 3)

种作用。”

“因此,各位接下来所做之诗,需和仄押韵,严守法度。”

“今日诗题……”孔仁又拿起戒尺,敲了敲一旁写着‘诗’字的竹斗,竹斗中又掉出一颗绒球;孔仁拿起绒球,向众人展示:“今日诗题曰‘登高、望岳’。”

“请诸位以登高望岳为题做诗,格律不限,数量不限,仄韵不限。”

孔仁说完,将手中的戒尺放回到条案上,环视四周,看向众人。

众人或是低头思索,或是仰头沉思,或是惊喜欢愉,或是沉默不语;反正就是活脱脱一副众生相。而在这些人当中,陈琦无疑是最另类的那一位,他在听到孔仁的话后,手中轻轻的捻着毛笔,轻笑的看着不远处的岱岳山;并没有半点紧张或者思考的意思,完全像是在一旁看戏的一样。

约摸两刻钟后,孔仁轻轻的敲了敲身边的石罄。

“好!时间到!”孔仁环视一圈:“哪位学子愿意打头阵呢?”

“我!”一位身穿素色儒生长袍的男孩站起身来喊道:“泰州蔡和,见过孔师兄。小弟抛砖引玉,献丑了。”

初春踏雪迎,登高脚步行;

寒风卷衣衫,霜露挂纶巾。

岳穹观初日,奈何迷雾生;

叹息空余憾,金光破瑕阵。

孔仁听完蔡和的诗,微笑着点了点头。蔡和的这首诗其实有些取巧了,题目是‘登高望岳’,而他只说了登高,望岳却是只字不提。而且,按照他的诗意,叫做登高观日出更恰当一些。

“蔡和师弟这首诗,尚可!”孔仁说完,示意蔡和坐下,看向其他人道:“接下来,还有哪位愿意诵读作品?”

有四五个人同时举手,孔仁伸手点了一位……

陈琦在一旁听着那些学子们诵读的一首又一首诗,对于这些人的水平也就有了个大概的判断。就像孔仁所说,即便是文比大典这种全大陆瞩目的文人集会,学子的水平也很难达到中元官学考学时,一般考生的水平。

关键的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老师,或者说是硬件条件上的差距。中元官学是由中元皇室出资开办的,专门培养未来官员的官办学校;这里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根本不是民间的私塾能够比拟的。最关键的还是钱上的差距!

官学每年会花大量的钱购买白色绸布,在学生们摘抄文章时当做纸来用。因此,学生们可以抄写很多的书放在身边,时时刻刻的看。

而对于私塾的学生们来说,别说绸布了,连当抹布的粗布他们都舍不得拿来抄书用,能拿一块木板当做纸来抄写文章就已经算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一块木板和一块绸布,不论是从质量,从分量,还是从携带的便利程度,都不是能拿来比较的。

就在陈琦分析对比官学和私塾之间差距的时候,就被一阵嘈杂的讨论声惊醒;陈琦定睛观看,发现是一位身高足有一米八,身材匀称的少年站了起来。

这少年身穿一声绛紫色文生公子袍,头戴绛紫色文生公子巾,手拿一把一尺长的竹扇;温文尔雅,器宇不凡。

少年双手作揖,冲着孔仁行礼:“颍川徐巍,见过孔兄。”

孔仁轻笑着还礼道:“早闻徐兄‘诗书传天下’之名!请!”

徐巍打开折扇,轻轻的扇了两下:“有了!”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杆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金城北楼》唐高适所作。’

徐巍念完,孔仁和陈琦同时鼓掌,表达了对徐巍这首诗的认可。这首诗虽然只是登上高楼,并不是登上山岳,稍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