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地弥勒(2 / 3)

惊奇手记 莫大也 277 字 2020-09-05

老爷子苦笑一声:“有,别说是有了,见都没见过,就这玩意儿和它的功效作用也是听我家老爷子说的。”

“那……哎呀……那怎么办呢?没这玩意儿,那不还是没希望嘛?”胖子坐在老爷子一旁连连拍手,老代也接连叹气,直在一边灌着酒。

老爷子一手扶着桌子,食指敲动了几下桌板:“也不是没有办法,这药我倒是知道哪儿有.”

胖子和老代这时候处于焦急当中,看不出来倒也是合理,但是我此时却立刻看出,这老头子如此多的话,重点就是等着现在的这句。他娘的前面那些话就是在等着最后这么关键的一句。

毕竟出于感觉,还不能排除老爷子说话就这个脾性,所以我还是静心听着,果然后面如我所意料。

胖子和老代听闻还有希望,便立刻询问何因何果。

“这地弥勒我是没亲眼见过,但是我的爷爷当时可是收藏有十条,就那些也是翻遍了整个北方,花了八年时间才弄到的。”

这里我要简述一下,因为老爷子实在适合去说书,其间详细,足能写一本百万字的,各种江湖风化,各种名风,内容有起有落,简直比现在的影视剧集还有意思。

沈家的家室之前也都知晓了,此事要从沈家衰败说起。之前说过,沈家的拐点是时逢乱世,但这只占一半,另一半则是因为老爷子的爷爷横死所致。

老爷子的爷爷横死原由是一次往迪化城的行商,迪化城也就是现在的新疆乌鲁木齐,所行的商品便是八大车的名贵药材,那时候是民国十一年也就是公历1922年。

因为这批药材贵重,其中包含就有十条地弥勒,当然卖家也是预付了将近八成的货款,所以当时还是沈家家主的沈太公便亲自押车送这八车药材。

那几十年时局动荡还正战乱,更别说西北的荒凉大戈壁上,各种势力混杂,什么军阀,国民革命军,还有土匪,黑条子。这黑条子是新甘地区对于黑白官民通吃的土匪称呼。当时就有话说,玉门关,就是丢命关。还有说,官商过关,红黄白咸皮不留的说法。总之当时这一片,单凭一个乱字都不足以形容。

但是沈家这条贯穿北方,由东北到大西北的线可不是白来的。沈家有自己的护路队,一队上百人,武器装备不亚于国民党的一个连。此次货物重要,他们便派了半个家底的护路队与队伍同行,装备里轻机枪就有五挺,要是硬扛几百毛贼,那都是小菜一碟儿。

但是赶巧了,他们走的这段时间,也就是1922年的前后这几年里,正有一伙悍匪在此片地区挡道占路,那就是当时臭名昭著一方的黑喇嘛。

此人在这里就得多说两句了,黑喇嘛本名叫丹宾坚赞,外蒙古人,之前的事情不必再提,因为都是些政治暴动之类的恶行。他们被前苏联逮捕过,但是后来给放了出来。出来之后又成一方祸害,一连受到了蒙古以及前苏联的追捕。

再后来,他直接带着部下跑到了新疆,但是遇到了硬茬子,那就是当时镇守新疆的杨增新将军,本想占山为王的黑喇嘛再次受到了杨增新的反击,这才使得他们到了中国西北新疆、甘肃、内蒙古交界处的最大的无人定居区,此片地区也被称之为黑戈壁。那一时期黑喇嘛曾让安西、额济纳、哈密一代的老百姓视为洪水猛兽,哈密东北部山乡的居民吓唬孩子都不说狼来了,而说黑喇嘛来了。

赶巧流年不利,沈老太爷偏偏就遇上了这一帮人。当时黑喇嘛的聚居地在一座戈壁的矮山头上,修造有碉堡工式,山下帐篷近乎五百多顶,可想这一股势力有多庞大。

沈家老太爷的队伍也就那么几十号人,几十杆枪,八车的货物价值被他人得知,自然倒霉的就是沈老太爷了,一个活口都没留下,这消息也是半年后才传了回去。

虽然悲痛,但是事发,谁也无力回天,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