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覆试(1 / 2)

覆试共考三场,第一场覆试被称为“初覆”。

翌日,初六等人吃过状元及第粥,昂首阔步来到考院外。

和正试的人潮涌动相比,这一场人数明显减少,科举的残酷,可见一斑。

锣声响起,考生开始进场。

程序和上一场一样,各类信息确认无误后,考生拿号进入考棚。

步入考棚,初六照旧先检查桌椅,他将桌子整理平稳后,试卷也送了进来。

这时候的考生脑子最清醒,必须先看题,遵循从易到难原则,先把简单题拿下,再啃难题。

初六迅速浏览题目,然后放松心情答题。

他感到初覆也能轻松过关。

第一道题是表判,共有三道小题。

不亏是师父,这样的偏题都被他押中了,不得不服。

表判主要考查的是律法知识,以及考生对案例的认识。

县试一般不考此类题,也不知县尊大人抽的哪门子风,捡偏门题目考。

是嫌淘汰考生有难度吗?

这题对大多考生来说就是送命题,但对初六和苏彪来说就是送分题。

第二道题是四书题,题目是前王不忘。

这题光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先王让人难忘。

如果不是熟读四书五经,你连先王是谁都不知道,他让人难忘的事迹又从何来。

答题没有切入点,光靠瞎蒙肯定扑。

初六清楚这题目出自《大学》。

先王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两王都是圣君,善用贤能治国,才使周朝日渐昌盛,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

其实这道题的题目不完整,是出题官有意为之。

省略后面的句子,看考生能不能联想到主旨,有点截搭题的影子。

原文是这样的。

“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整句话的意思是:“呜呼!前代的君王无法被人忘记。这是因为君王能够以先王为榜样,尊重贤明,亲近亲族,一般百姓也能蒙受恩泽,享受快乐,获得利益。因此,先王能被后世永远铭记。”

题目是“前王不忘”,其实就是为了引出“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解题点就在这里。

古之帝王,若能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广开才路,慧眼识珠。

不仅国家得以昌盛,百姓亦能安居乐业,共沐太平之福。

做个明君,善用贤能,造福百姓,就能被百姓铭记,传颂千古。

这是每一位君王治国安邦的不变基石。

不用说,这道题末尾又得加进去点睛之笔颂圣。

马屁走起。

把文章写到草稿纸上,初六看第三题。

第三题是五言六韵试帖诗,题目是:赋得一树百获得年字。

这诗比上一场加了难度。

首先“一树百获”有出处,它出自《管子》。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一树百获就是百年树人,就要贴合培育人才来解题。

倘若初六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替代,绝对是零分。

试帖诗不注重文采,注重格式和规定。

试帖诗规定了韵脚和韵部,题目中的“得年字”,就是以“年”所在的韵部为韵。

没有这个就是跑题。

其中题目中的一树百获这四个字,一定要在诗中点出。

五言六韵试帖诗,一句五个字,两句为一联,每联要有一韵。

只要“年”字所在的韵部下手,就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