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省六部与科举制(2 / 3)

,并先后臣服隋朝。

在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隋朝也南下灭亡了南陈统一了天下。

但是频繁的战事,也让隋文帝不得不借助关陇世家的力量参与作战。

为隋朝胜利做出贡献的世家们,也得以借此向朝廷索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世家在强大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强大。

出于维护统治和维持国家稳定,隋文帝也必须对世家采取压制策略。

于是隋文帝和皇后独孤伽罗,一同主导了废除北周的官僚旧制,在三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尚书省下辖的六个具体职能部门。

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户部管理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宜,国家的铸钱、漕运、库藏、俸饷等都归户部管。

礼部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

兵部掌管全国的军事事务,负责军队的日常后勤补给、军队大后方的军械维修等工作,不过手中并没有直接的兵权,但在军事管理和国防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刑部掌管全国刑法政令及案件审核的部门,集调查、审判、执行于一体,负责法律的制定、执行和司法审判,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

工部负责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务,所需的资金和劳役人口需要由户部审核与调遣。

尚书省虽然掌握了大量实权,但却不具备制定政令和干预政令的职权。

所有政令通过中书省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只有听令执行的职责。

三省之间相互制衡,六部又分化了其余官员的权力。

皇帝最重要的职责只剩下三个。

最终决定国家的重大决策、掌控军权、监督臣子。

对重要官员进行任免便可防止权臣干政,加强了中央集权。

更系统化了国家行政的运转,极大增加了行政效率和规范性。

之后隋朝又颁布了科举制。

在天下各州开科,以考核学子在经义、政事、时务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儒家经义遴选出奉公守法、忠国忠民的学子。

政事考核,遴选出对国家政治制度有足够了解的人才。

时务问略,考核学子对社会事务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筛选出来品学兼优的官员,才能真正为国所用。

科举制让出身寒门的子弟有机会进入统治集团,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广泛的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回望以往朝代的官员任用,多以官员举荐贤良和世袭为主,即便有类似的考试选拔也未能成为主流被延续下来。

门第出身也就成为了以往朝代为官的基本条件。

而科举制的施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迎来根本性的改变。

科举改变命运,激励着天下人读书明理、追求功名,在社会上形成了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两大制度的出现,深远影响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前者奠定了后续一千多年的政治结构。

后者创造了后续一千多年的官员选拔体系。

一直到后世中国更为细化分类的考试取才,依然延续了科举制的核心。

两大制度的施行,让隋朝吏治清明,百姓安定。

许多重要的政策,也因为德才兼备官员基础得以全面推行。

同时隋朝继续延续北周的均田制,使广大农民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极大地调动了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