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就不会将他的史记作为正史。
不仅烽火戏诸侯这段要寻找更多的史料加以纠正,史记通篇他也要严谨甄别再严谨。
哪怕余生所有时间都耗费在了这上面,但只要史记能够作为正史,让后世看到他们的由来,看到自己民族的由来,看到两千余年来先祖们和大汉当下所有的辉煌与成败教训,那他的一生便是极有意义的……
【周幽王被杀后,犬戎外族被诸侯们联合击退,并立被周幽王废除的原太子宜臼为王,称周平王。
为了防备外族再次轻易威胁国都,周平王迁都于洛阳,称洛邑。
而这段国都被外族攻破,天子被杀的屈辱历史,让后世将周朝区分为了两部分。
以周幽王被杀为节点,周朝前二百七十五年称为西周,周平王继位后的五百一十四年,称为东周。
如此区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东周开始后,分封制的先天制度弊端开始突显。
诸侯国们之间不断开始相互攻伐吞并,天子的权威再也无法有效制止这种自相残杀,也无法再号令诸侯们一致对外,解决外族掳掠人口侵占国土的严重问题。
甚至诸侯们连天子的直辖土地都开始侵占,天子彻底失去了神性。
原本一千多个的诸侯国,也渐渐经过频繁和漫长的战争,聚合成了几十个大诸侯国。
而在这段时期内,虽然各诸侯国频繁相攻,但是主要目的并非不死不休,而是让周边小诸侯们臣服于自己,使其国家受自己支配,承认其霸主地位。
继续阅读
并且诸侯霸主们发动战事,还得打着匡扶周室的名号,是为尊王攘夷。
如此即便小诸侯们战败也会得到仁义相待,国民们不会成为奴隶,也不会被施以苛政重税,且还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因此诸侯们之间的战争相对克制。
军队也大多是由农民组成的,农忙时不可发动战争,要等到农闲后相互约定时间。
对于派兵布阵也要遵守相应的礼节。
开打前要摆出一样的阵型,要等双方准备妥当,不可以偷袭,不可以让第三方插手,不可以屠杀重要的生产力量,对方兵卒被打伤没有战斗力了,就不准第二次下手,要救治其伤势。
并且如果一方已经败逃了,就不准过度追击。
作战过程一切讲究公平。
讲究我战车比你多,兵卒比你多,公平对决下你打不过我,你就应该臣服于我。
战败诸侯们也认可这样的道理。
虽然失去了一些诸侯权力,但国内子民依然照旧生活和劳动。
在这种相对文明争霸过程下,战争对子民和国家带来的伤亡并没有太过严重。
而后世人也将这段相对和谐的争霸时期,称为春秋。
但是随着小国相继被吞并,大诸侯战败的代价变得难以接受了。
大国间的战争也开始变得更为激烈起来,伤亡剧增。
但也由此相继诞生出了春秋五霸。
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代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由于小诸侯实际存在于大诸侯内部的原因,诸侯霸主的国力并不能实际转化为碾压之势,所以霸主地位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属于你方唱罢我登场。
由前到后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也有另一种记载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