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忻口之战·决胜(送死)突击1(2 / 2)

总体来说,炮声侦测技术虽然在这个时代属于绝对的黑科技,但奈何没有先进计算机火控系统等设备支持,大量计算需要人工进行。哪怕独立支队的炮兵参谋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但从侦测到炮声,到精准定位火炮阵地,最顺利的情况下也要十分钟左右,一般需要15-20分钟。

这就给了鬼子从容转移阵地的时间。

因此,后续鬼子炮兵们此时也学精了,每次火炮打击仅仅持续三两分钟,然后就组织阵地转移,根本就不给独立支队反炮兵作战的时间窗口。

不过,这样频繁的阵地转移,也严重限制了鬼子火炮威力的发挥,使鬼子难以对前线阵地进行猛烈而持续的轰击,前线战士们的压力自然小了很多。

……………………

连续经过几轮炮战后,通过高空侦察机的不懈努力,鬼子们终于大概摸清了独立支队榴弹炮的火力部署。

崞县鬼子宪兵大队驻地指挥部里,鬼子参谋正在向着几个老鬼子汇报着:

“楠山秀吉将军,通过刚才的炮战,我们已经通过高空侦察,大概定位了独立支队榴弹炮的阵地。”

“正如您之前判断的一样,独立支队将其火炮阵地都隐蔽在两侧山脉上,其射程完全覆盖了忻口通道区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高空侦察机报告说根本无法观测到山体内的炮焰,仅能通过炮口暴风引起的烟尘来定位独立支队的炮位,敌方很可能拥有着极为完善的炮位设施。”

楠山秀吉、关东军第9师团长吉住良辅等人,看着参谋标注着沙盘上的独立支队炮位可能位置,各个眉头紧皱。

虽然之前有过猜想,但如今猜想被证实成真,却仍然让他们难以接受。

忻口两侧山脉可不是黄土高原上的土坡,而是由结实的岩石构成的群山。从如此坚固的山石中挖掘出炮位和战壕,显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

昔日忻口会战时,晋绥军等十多万中国部队在忻口前准备了大半个月,也不过是借助山势及邻近村庄等,修筑成了数片简易的阵地,根本没有能力在山脉中建设如此完善的工程。

再考虑到太行山中那令人生畏的火力要塞,以及近几年连续爆发的晋中攻防战、河谷口攻防战中独立支队每次都修筑出类似的山体工事,显然独立支队背后拥有着极为强大的建筑施工能力。

根据他们的了解,要想展现出这样的施工能力,就必然集备大量的工程机械以及工程人员才,这显然不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可以办到的,很多工程机械也仅有欧美列强等国才能生产出来。

显然,独立支队背后必然有某一个甚至某些欧美列强国家的大力支持。

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