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四合院的来龙去脉(2 / 3)

法院打官司,老头父子二人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李德宝的一位兄弟,刚好与这个院子里的一位住户是发小,听了这个事情之后,觉得好像是个机会,于是就告诉了李德宝。

李德宝听说之后,带着这位小兄弟亲自去看了看这个院子,发现这个院子是真不错。

首先,门口胡同的道路十分宽阔,相比一般的四合院,门口要开阔很多,小汽车都能并排行走两辆。院子是广亮大门,在东北角,占据一间房子的位置。虽然不及王府大门的气派,但也是少有的大气敞亮。

其次,三进院子一共二十间房子,确实是古代一品大员的居所。每进院子无论是影壁垂花门,还是抄手游廊穿山游廊,亦或是各种正房耳房厢房,都保存比较完好。

要说清代官员的住所,也是有等级区分的,不是你想住多大就能够住多大的。一般亲王可以住五进的院子,郡王四进,一品大员三进最多不能超过二十间房子,二品大员不能超过十五间房子,三品十三间,四品十间,以此类推。

当然有些地方也有些破旧,但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了。

由于这个院子住的人不多,公家也是用来办幼儿园的,所以乱搭乱建的情况并不严重。

李德宝进到院子里仔细的看了看,他觉得完全符合王大山的要求,于是就想先找住户了解一下情况。

经过他兄弟的牵线,李德宝把兄弟的发小约了出来,详细的问了问院子的情况。

院子里一共六户人家,都是1964年左右搬进来的,说起来也都在院里住了20多年的时间。

这六户里面,有三户住的是老两口,现在都已经退休了,儿子或者女儿都已经成家,单位里也都有分的房子。

有一户就是李德宝兄弟的发小,一家四口人,家里算是比较困难。

还有一户跟这位发小的情况差不多,不同的是,这户人家父母具在,还有儿有女。

最后一户是一对刚结婚没多久的夫妻,男的以前也是在街面上混的顽主,他爹是个电工,后来在一次维修电路的时候不小心摸着了电门,被电死了,成了因公死亡。单位害怕家属闹,除了赔钱外,只好让他当混混的儿子接了班。

要说这位仁兄,可真是个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从小到大主打的一个蛮横不讲理,如果不是他闹的厉害,最后也轮不到他接他老爹的班。

这次的事件,也是这家伙领的头,除了不想交房租是一回事,更是想弄一些好处。

在他的蛊惑之下,院里的人都串联了起来,一起对抗房东老头父子。

知道了租户的情况之后,李德宝又与房东父子联系上了。房东父子此时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继续让邻居免费住着房子,又有些不甘心。

听说李德宝想买院子,大为高兴,就像看见了救世主一样,拉着他不让他走,非要把房子卖给他。

原本房东老头的身子骨就不好,他儿子就想把他接到云南养老,就近照顾。要不是老头为了要回房子,可能早就去云南了。

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又听说李德宝透露出想买院子的想法,无论是老头还是他儿子都希望能够尽快把院子出手,早点离开京城去云南

但李德宝不是傻子,现在这种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即便买了这院子能不能拿到手还不好说,但他知道房东有卖房子的想法就好办了,无非就是想办法把住户搞定。

王大山曾经对他说过,看到好院子别怕花钱,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情都不叫事情。他有底气的原因也是因为如此。

但他毕竟不能替王大山做主,所以打听清楚消息之后,他就给王大山发了电报,希望王大山能够亲自过来坐镇,他相信王大山,只要他来,肯定能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