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的详细描写。
有不少受此影响的评论都认为,史文恭是个品行恶劣之人,而造成这种人格的原因,应该是史文恭因出身卑微、怀才不遇而逐步导致的心理扭曲。
(完颜娄室在上一章节的下半段,已经更新了哈!)
—————可跳下一章—————————
李彦仙本名李孝忠,居于巩州(今甘肃陇西)。
少有大志,所往来的都是豪侠之人,闲暇时便练习骑射。
由于居住在边境,常常观察山川形势,有时会趁敌人放牧时抓走其中的良马回家。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进犯开封,各郡县都募兵勤王,于是李孝忠便率兵应募,帅三千人入京师,补承节郎。
金军包围太原,李纲奉命宣抚两河,李孝忠上书弹劾其不知兵,将要误国,结果被有司下令追捕,被迫逃亡并改名李彦仙。
之后到河东路加入种师中的军队,因为成功刺探到金军北撤情报,得以补任校尉。
宋军在河东溃败、种师中战死,李彦仙前往陕州拜见知州李弥大。
李弥大向他请教西北防务,他提出中肯的建议,详尽回答,于是被留为裨将,驻守河南府渑池。
后金兵又犯汴京,永兴军帅范致虚统帅六路大军增援,开拔前,李彦仙建议:“崤渑是险要关隘,难以屯驻大军,前进后退都容易导致军队溃散。
应分道并进,寻找时机出关。还应当以一半军兵扼守陕西,才可进一步采取行动。”范致虚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反而责怪李彦仙贪生怕死,沮丧军心,将李彦仙革职调离。
范致虚进兵到千秋镇(今义马市千秋路街道),果然被金兵打得全线溃败、官吏四散。
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金兵进犯陕州,经制使王燮抵挡不住,率部逃跑。
当时陕州官吏逃逸,唯有李彦仙以石壕尉(今陕州硖石乡)的身份坚守三觜山(约今硖石以南崤山之中),父老乡亲争相投靠,他对前来依附的人说:“我不是本县人,不像你们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如今我尚且努力守护国土,如果你们不尽力,那么金人就会杀死你们。”
于是众人纷纷从军。
他将老幼迁至土花寨,选拔精锐驻守三觜山、石柱山、大通山等地营寨,彦仙对众人说:“金人其实很好对付,如今我们有地利,足以自守”。
不久,金兵主力进攻三觜山。李彦仙巧施计谋,先派部分精兵埋伏,后同金兵正面厮杀,双方拼斗正酣时,伏兵突从金兵背后掩杀过来,金兵猝不及防,大乱溃逃。
消息传出,开封、洛阳一带群众争相投靠,队伍迅速扩大,李彦仙接着兵分四路,还没到一个月就接连攻下金人五十余座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