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蒙古分裂(1 / 3)

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民族,它的标配是,

射箭、摔跤,马奶酒,

唱歌、跳舞,赛马术,

风吹草动见牛羊!

它就是蒙古族!曾被欧洲人称为13世纪的欧洲之鞭,曾经建立起古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大国,横跨亚欧非三洲,国土面积更是高达5200万平方千米。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古老民族,源自于蒙兀室韦部落联盟中的一个部落。

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蒙古自今额尔古纳河流域逐渐向西迁徙,至10世纪,游牧于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河源地区。

当时,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互不相统属的部落,统称为鞑靼,蒙古只是其中的一部。

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各部逐渐迁徙到蒙古高原,后逐步并入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辽国版图。

随着铁器和汉人先进文化政治制度得传入,蒙古高原各部开始大发展,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

12世纪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的金国灭完辽国,蒙古又成为了金国的一部。

12世纪下半叶,蒙古诸部在残酷角逐之后,逐渐形成孛儿只斤和札只剌两大部落,彼此虎视眈眈,力图吞灭对方。

与此同时,整个蒙古高原自东向西,蒙古、鞑靼、克烈、乃蛮及北方的蔑儿乞等五个主要的部族并存。

几十年后蒙古草原,出现一个英雄人物—铁木真,历经艰辛,完成了统一蒙古草原的大业。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被各部拥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之后继续深化对蒙古草原的改革,先后确立了对大蒙古国和后来的元朝影响深远的三项制度,即千户制、怯薛制和分封制。

所谓千户制,就是将所有的百姓和部众,按照十户设一长、百户设一长、千户设一长的方式逐级从属,由大汗亲自委派千户那颜(蒙古语“官人、长官”直接管理,且不得擅自改变归属,违者严惩。

所谓怯薛制,就是在汗廷,成吉思汗实行了集防卫、行政于一体的怯薛制。“怯薛”是蒙古语“番值宿卫”之意。一万名怯薛军是大汗的近卫军,包括一千名宿卫士、一千名箭筒士和八千名散班。怯薛主要从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在大汗身边充当人质的子嗣中选拔。这些质子按照不同的出身可以携带若干伴当。此外,少部分平民子弟也可应征人充宿卫,各级那颜的子弟还可携带一名兄弟。因此,怯薛军的贵族属性十分明显。他们享有特权,没有大汗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可随意处罚。怯薛的职责除却护卫大汗和出征打仗外,几乎承担了一切宫廷服侍工作。

所谓分封制,就是成吉思汗建国后不久,把九十五个千户中的三十多个,以及大蒙古国东、西两翼之地,封给了他的四个兄弟和四个儿子。四个兄弟分别是哈撒儿、合赤温、别勒古台和铁木哥斡赤斤,他们的封地范围在今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一带,称“东道诸王”。

四个儿子是孛儿帖夫人所生的四嫡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前三子分封在阿尔泰山以西,幼子拖雷在靠东的吉尔吉斯一带,合称“西道诸王”。蒙古人有幼子守产的习俗,故身为“守灶人”的拖雷,还将继承管领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蒙古语“宫帐”)和中央兀鲁思(蒙古语“国家、人众”)的千户。蒙古人以右为尊,

原则上,成吉思汗四子的“西道诸王”地位优于其四兄弟的“东道诸王”。

在这种制度下,诸王对辖内的土地和人众享有绝对的管理权,但需对大汗纳贡,提供士兵,接受传唤。在前期,诸王出于扩张土地和人众的欲望,积极参与大汗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