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青年王振(2 / 3)

当时五岁的太子朱祁镇一听,心中愧疚,久不能言语。

这件事之后,更是传到外廷内阁大臣“三杨”的耳朵中,

三位阁臣不约而同地感叹道:“宦官中还有这样的人呀,不错,真不错,太子成才有望矣!”

可以说,在劝谏君王上,王振做得不比任何一个文官逊色。

王振不仅善于劝谏,也讲究方式方法,有时候能巧妙地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张太后信佛十分虔诚,她经常去寺庙上香,有时候就在寺庙过夜,不当天返回宫中。

那时候五岁的太子朱祁镇,经常陪同祖母一起在寺庙游玩。

王振认为后妃到寺庙游玩并不是盛典,更何况明初洪武皇爷朱元璋规定,女子不能到寺庙进香礼佛,以免遭遇不测,坏了名节。

可是张太后是宫中女主,王振又不能犯颜直谏,但是这也难不住他。

他秘密下令在宫中铸造了一座极其精美的佛像。

然后王振让太子跟太后进言:

“太后对孙儿的爱护之情,关爱之情,祖孙情深,孙儿无以为报,知道皇祖母十分信佛,喜欢去寺庙上香,但寺庙路程有点远,皇祖母年纪大了,不宜长时间走路,已经命人将佛像一尊请到功德寺后宫,以报答皇祖母对孙儿宠爱之恩德。”

张太后听后,非常高兴,就答应了,命人书写佛经藏于东西二房之内。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房内放置佛经,为了表示敬重之意,不能在此就寝,从此之后,太后再也不出宫了。

王振确实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

跟那位一门心思劝导皇帝吃喝玩乐、不读书的唐代权宦仇士良相比,真可谓判若云泥了!

王振面对皇帝朱瞻基的嘱托,能全心全意辅导太子为正,能以灵活的为人,所接受的方式劝导幼时的太子朱祁镇,

同时以正确的治国理念影响幼时的太子!

这一切都为太子朱祁镇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六岁的太子朱祁镇,小小年纪就能有如今的知书达礼,跟王振的启蒙教导之功是密不可分的。

相比之下,“三杨”那些老夫子们板起面孔,满口大道理的教育方式,才会让小太子“敬而远之”。

这也是,年轻时的东宫内侍总管少监王振,能被宣德皇帝朱瞻基钦点为辅助太子朱祁镇读书太监的直接原因。

如果升迁为太监的小青年王振可以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忠心辅佐太子朱祁镇。

那可以预见,在一代“大儒”青年王振太监和“三杨”的共同辅助下。

登基为帝的朱祁镇,其治下的明朝必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会依然沿着仁宣之治的轨道前行,将大明推上又一个盛世。

但人是会变的,尤其是骤然获得大权之人。

一代青年大儒—太监王振,终究还是没有能躲过权利欲望的侵蚀。

开始在权利的欲望下,慢慢迷失了自我,逐渐黑化。

但这和雍亲王朱祁镛没有多大关系,至少是现在来说。

与朱祁镛有关系的是,他明天就要到国子监读书了。

同时,还得想办法自己解决母亲胡善祥,姐姐朱祁茗和他自己三人在内的“雍亲王府”日常开销问题。

说起这事,朱祁镛就气的不轻,

两天前,自己去内务府领这个月的例钱。

谁能想到,内务府主事太监说,什么三人的例钱,早已经花完了,现在还倒欠内务府5000两银子,这辈子都别想从内务府领钱了,

说完,还有模有样,拿出一个账本,一笔一笔的指给朱祁镛看,

这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