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常刘焉(1 / 3)

刘瑁很快便回到了府中,刘焉此时官居太常,掌建邦之天地、神只、人鬼之礼。

同时由于太常亦负责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故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

而且刘焉历任要职,又曾经于阳城山教书,受到当世诸多文人大儒的尊敬。

太常府位于上东门一带,占地面积极大,仅次于三公,为九卿之最。

但以刘焉的声望地位,众人也并没有什么异议。

此时的刘瑁正一边向刘焉居所走去,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着关于刘焉的资料。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依照三国演义记载,此时的刘焉应该担任着幽州太守。

在黄巾起义时,刘焉召集义军,而刘备正是在那时开始崛起。

可是在这个刘瑁的记忆中,刘焉却从来没有担任过什么幽州太守。

而且当刘瑁知道幽州是汉十三州之一,其长官名唤刺史,而一州之下的诸郡长官才叫做太守时,更是有些莫名奇妙。

也就在这时,刘瑁再度对《三国演义》感到了怀疑。

在刘瑁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刘焉确实是汉鲁恭王之后裔。

约在汉章帝年间,鲁恭王一支徙封竟陵,而后他们一家就世居在了江夏郡的竟陵县。

而刘焉在加冠后就开始在荆州担任官职。

后来因为宗室身份被调往洛阳担任郎中。

在老师祝恬去世后离职,在颍川郡的阳城山讲学教授。

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

先后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等官,直到两年前才改任太常。

在这个刘瑁看来,刘焉不仅是一个好父亲,更是一个好官。

在刘焉任职期间更是将百姓之事视为己任,直到刘焉在任南阳太守时得罪了朝中权贵十常侍的段珪,被召回洛阳。

先后改任宗正,太常,而刘焉对于如今朝中的景象也十分不满,经常长吁短叹,为汉室命运而担忧。

随着刘瑁的思索,他很快就来到了刘焉的居所,让侍卫汇报后,刘瑁举步迈入,一眼就看到了正在阅读《尚书》的刘焉。

“瑁儿,身体可已痊愈?适才听闻你出府去了,身体可有不适?”

刘焉望见正缓步进入房间的刘瑁,连忙关切的问道。

刘瑁眨眼一笑道:“父亲大人放心,瑁如今早已痊愈,现在都已力能扛鼎!”

“哈哈哈,刘瑁啊刘瑁,你小子就是会说话,既然无事,你又来找为父做什么?”

刘瑁嘻嘻一笑道:“怎么?父亲,没事就不能来找您了,我可是好久没见到您了。”

“哈哈哈,你小子就是嘴甜,你的两个哥哥要是有你一般会说话,早就不是现在这个位置了…”

“父亲切莫如此说,瑁儿觉得两位哥哥已经足够优秀了…”

刘瑁沉吟片刻后,突然道:“父亲,如今距离我加冠的时间已经不过一年时间了,这近二十年来,跟随着您东奔西走,我也学到了许多许多,我想在我加冠之前能够自己再到各处去转转,走走,增加一点见识,我曾经听人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增长自己的见闻,希望父亲你可以答应。”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谁说的,说得好!说得好啊!瑁儿,你既然有此意,为父十分欣慰,想当年,为父也正是在先后担任了雒阳令、冀州刺史等职位后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你想要有所成,历练是必须的…不过如今的世道乱的很…你,可以吗?”

刘瑁闻言轻轻一笑,语气虽然轻松却又格外郑重道:“父亲放心,瑁儿早有心理准备,这是出行在外必须要承担的事情,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