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离开的第一年。
陛下有点沉沉郁郁,但还会好好上朝,政事也处理的极好,颇有铁血帝王的手段。
大臣们心中都松了口气,心想还好陛下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这样一来,往后大昭盛世,指日可待。
从先帝开始,大家一度以为大昭就此要走向末路了,没成想还有峰回路转的一天,着实是令人惊奇。
帝师离开的第二年。
陛下殿中常有太医出没,说是陛下近来似乎经常做梦,时常有被魇住的情况发生,精神也不太好。
甚至在某一天,大臣们忽然见皇帝陛下红着双眼就来上朝,结果后来忽然想起,那天是帝师的生辰。
大家这便都知道,陛下只是藏得好,而并没有放下对于帝师的惦念。
那样光风霁月的一个人啊。
换谁能轻易忘得了?
大家都理解。
眼下,是帝师离去的第三年。
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三个月前起,陛下的性情又忽然变了许多,忽然杖杀了一批宫人不说,更过分的是,连朝都不来上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痛心疾首。
都想不明白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
奈何宫中密不透风,大臣们谁也打探不到消息。
经过谢琅的整治,这几年御史老实了许多,终于不再有事无事就上谏了,但面对此情此景,御史们也不得不上谏了。
要是当今陛下真的变成昏君,简直不敢想。
安稳日子过惯了,谁也不想回到以前战战兢兢的时候。
不过御史们的努力大多徒劳,他们送上去的折子谢琅压根没翻开看过一眼,想也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没有任何新意。
事情还要从三个月前的一次意外说起。
某位大臣似乎是不小心,顺手将孩子的启蒙书籍给夹进了奏折里,小小一本,就这么偷摸混了进来。
无伤大雅的小意外,谢琅通常不会在意,也懒得去计较,巧就巧在,他无意间翻开了那本启蒙书,并在上面看见了熟悉的字迹——
这是他绝对不会认错的,属于温鹤绵的字迹。
温鹤绵会写好几种字体,但有一个小习惯几乎不变,就是写到哪里开始思考时,总爱在句末杵上一个小点。
那一瞬间,谢琅心中几乎是闪过无数种想法,他让人查出了这本书籍来自边关书坊,想到对自己女儿死讯毫无波澜的淮陵王夫妻,又亲自派了人,悄无声息前往边关。
不出意外,是没有找见人的。
连那位传说中的,夫妻俩不知何时收的养女也没有见着。
飞风带人回来禀报后,谢琅几乎要气笑了。
他原本还没那么笃定的,这么一来,反而愈发笃定了几分。
温鹤绵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待他冷静下来回想,三年前那出,几乎到处都是破绽,只是瞒得好,他又被麻痹其中,自然而然就忽略过去了。
既然没事,为什么不回来见他呢?
死寂寂过了快三年,突然得知这个消息,谢琅喉咙处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说不出话来,心头沉闷,带着难以呼吸的刺痛,一点点扎进脑子里。
他垂着眼,心想,自己难道是被抛弃了吗?
是因为那些心思?
谢琅有些茫茫然地盯着手中的书。
温鹤绵做事周全,恐怕早就想好了后路,那么这本书,必定也是意外才流传到京城来的,上面有些故事,还是她曾给他讲过的。
谢琅不禁难过,想着要是没有这同样戏剧般的意外,自己到底要多久才能发现?
仿佛是感受到殿中冷凝的气息,霍平抬脚进来的时候稍微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