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如血,缓缓沉入天际,为叶支城外的旷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袍。李晔灵察率领的南路军主力,恰在此时抵达了这座战略要地。大军迅速在城外扎营,炊烟袅袅升起,预示着将士们即将享用一顿难得的安宁晚餐。然而,在这短暂的休憩之前,李晔灵察已召集众将,齐聚中军大帐,共商接下来的行军大计。
“今日乃农历初十,距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仅剩五日。”李晔灵察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扫过帐内每一位将领,“雷校尉,高景轩将军在叶支城可有最新消息传来?”
雷武,这位被高景轩留守叶支城的忠诚校尉,闻言立刻挺身而出,躬身行礼道:“禀将军,昨日高景轩,已派使者传令,校尉张猛已率部成功与主力汇合。据使者所言,赵将军已雷霆万钧之势,攻克了裴将军城!”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哗然。李晔灵察闻言,不禁面露喜色,大笑道:“哈哈,真是捷报频传!裴将军城一破,我军直取碎叶城之路便畅通无阻了!”
参军独孤峻亦赞不绝口:“以区区三千骑,在不到十日的时间内,跨越千山万水,连克五城,高景轩将军真乃当世神勇之将!”
判官刘眺则笑中带讽,意味深长地说道:“此等佳绩,实乃边大人慧眼识珠之功。若非边大人当初力荐,我等又怎知高将军有此等非凡之能?”言罢,帐内众将皆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那笑声中既有对高景轩的敬佩,也有对边令诚当初险恶用心的嘲讽。
边令诚闻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尴尬之余却仍不忘自我标榜:“哈哈,本官向来识人善用,李将军日后论功行赏,可别忘了本官的举荐之功啊!”此言一出,帐内气氛更显微妙,众将虽心中不齿,却也只得强忍笑意。
正当此时,营门校尉匆匆步入大帐,禀报道:“将军,营外有高景轩将军派来的信使,携有重要军情,正在等候召见。”
李晔灵察闻言,神色一凛,立刻下令:“速速请入!”
不久,一名背负竹筒的唐军兵士——高大牛,被领入帐中。他恭敬地行了一礼,自报家门后,便按照李晔灵察的示意,从背上取下竹筒,双手呈上:“此乃赵将军亲笔战报,请将军过目。”
边令诚见状,又欲抢先发问,却被李晔灵察一个眼神制止。高大牛在得到允许后,详细说明了战报内容。随后,一名扈从接过竹筒,谨慎地打开,取出卷轴,经过仔细检查后,方才呈递给李晔灵察。
李晔灵察接过卷轴,缓缓展开,只见其上详细记载了高景轩自出征以来,一路攻城拔寨的点点滴滴:从战术布局到兵力调配,从智谋运用到兵器损耗,乃至伤亡情况与战利品收获,无一不记录得详尽而清晰。这份战报,不仅是对高景轩军事才能的见证,更是对南路军全体将士英勇奋战的颂歌。
阅读完毕,李晔灵察合上卷轴,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将更加艰难,但有了高景轩这样的得力干将,以及全军将士的齐心协力,他们定能克服一切困难,直捣黄龙!
李晔灵察细细品读着战报,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最终化为一连串的赞许之声:“确实,仗打得漂亮,战报也写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亲历其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然而,这份由衷的赞赏并未持续太久,他的神色骤然间变得凝重起来,营帐内的气氛也随之紧张起来。
独孤峻见状,心中一紧,急忙问道:“将军,莫非战报中有不利之讯?”
李晔灵察放下战报,沉声道:“高景轩此刻正面临严峻考验。吐火仙派遣麾下猛将万夫长摩多,领万余精兵围困裴将军城,局势危急。”
此言一出,众将无不面露忧色。独孤峻更是直言不讳:“将军,高景轩手中多为骑兵,擅长野战而非守城,以骑兵之短对摩多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