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原则上不低于90%”等要求。
“短期来看,放宽利用率目标下限,部分新能源发电项目会损失掉一些发电小时数,从而导致收益下降;但从长期来看,上述改变有助于让市场稳定下来,引导新能源投资更趋于理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研究所副所长蔡元纪说,该政策能让新能源投资主体更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投资、运营行为,避免在利用率已达红线地区,进一步扎堆投资。
同时,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适当放宽利用率目标,也为新能源发展留下了更多空间。张益国提到一组数据:目前,每发一度新能源电,所消耗的总成本已经普遍降至0.3元左右,部分地区甚至已经低于0.2元。若仍按照100%利用率考虑,为利用1度新能源电,需支出0.5元的储能成本,经济上不合理。“适当降低利用率指标,可促使新能源供给更加充裕。”
“该项条款,在满足收益率和全社会成本最优的前提下,对于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和项目允许适度弃电以提升开发规模。同时,考虑到实际,对于新能源利用率目标也未完全放开。”张益国认为,上述调整为碳达峰目标实现和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加强网源协同建设 让新能源更顺利地并网
“新能源接入电网发电是发电企业投资新能源最稳妥的盈利方式。但电网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与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不匹配,经常出现衔接不一致的情况。”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李鹏看来,我国新能源项目建设与电网建设的协同性还有待提升。
对此,《通知》在加强规划、加快建设、优化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包括分别对500千伏及以上和以下配套电网项目及配电网的规划管理工作提出改进要求,为国家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等。
“这有利于发电企业合理安排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节奏。”李鹏举例说,考虑到确实存在电网企业建设困难或规划建设时序不匹配的情况,《通知》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并由电网企业进行回购。“这些举措,直接解决了发电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通知》明确“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结合消纳能力,科学安排集中式新能源的开发布局、投产时序和消纳方向”。这让长期从事能源和电力市场研究的蔡元纪,感觉到国家对于新能源项目管控的决心。
蔡元纪对记者说,此前,部分地区的政府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电能送出和消纳能力,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产生了项目无法正常并网发电、并网但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产能浪费。“风光等新能源项目要快建,但不能无序地建。国家或者省级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把握。”
除了强调网源协同发展,《通知》还对电网的系统调节能力作出部署,包括开展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分析,明确新增煤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等。蔡元纪认为,不光是电网,整个电力系统都要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也称“源网荷储”)等多个维度,加强综合调节能力建设。
“‘源’和‘荷’的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值得关注。”蔡元纪说,一方面要关注如何让电源侧强制配备的储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虚拟电厂、车网互动、隔墙售电等负荷侧新概念则给新能源消纳带来了新方向。
“灵活调节能力对新能源消纳来说是外部因素。”李鹏也强调,发电企业还要主动提升新能源的并网性能,通过更好的功率预测、更灵活的能量调节性能等,降低调度中心必须预留的安全裕度,来提升消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