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958节 《洛阳和议》…财务收支(2 / 4)

葬元 武猎 4424 字 6个月前

一起行礼道:“下国愿意,愿意…”

实力最强的雅达瓦国使臣大着胆子说道:“大皇帝陛下,我们尊大唐为宗主上国,要是我们被敌国攻击,或出现内乱,大唐可以帮助我们吗?”

李洛听完翻译后微微点头:

“大唐藩国,分为亲藩,内藩,外藩三等。尔等六国,不算诸夏之国,只是外藩。尔等国有内乱,大唐可管可不管。不过,若有敌国相攻,大唐是必管的。大唐藩属,不容他国攻打。”

意思就是,你们国内打生打死,大唐不想管但不是一定不能管。只有你们遭受他国攻打,大唐才管。

按照《大唐律典》,大唐藩国分为近藩,内藩,外藩三等,待遇和义务都不相同。

亲藩,是李氏皇族分封在海外的诸侯国,不但外交要听从中央,就连国内重要的军政大事,也要报请中央朝廷同意,必须和中央朝廷保持高度一致。

按照规定,后世哪个亲藩诸侯悖离中央,行分裂之举,其兄弟子侄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

当然,要是中央朝廷的皇室绝嗣,血缘最近的亲藩诸侯就有资格入继大统。中原要是发生叛乱或者权臣篡位,亲藩诸侯也有义务拨乱反正,恢复李氏天下。

当然,李洛的儿子还小,孙子也还没有,亲藩诸侯还早的很。

除了亲藩,就是内藩了。

内藩属于异姓诸侯,也是同属华夏联盟的诸夏之国,如今的宋卫梁理四国,就是内藩。

内藩的外交和战之权在大唐中央,年号和度量衡、文字、风俗、礼仪都要和中央保持一致。但,其国内军政大事和制度,朝廷不管,许其国君完全裁决。

内藩虽然是高度自治,但法理上仍然属于大唐的一部分。

最后才是外藩。外藩不是诸夏,不属于华夏联盟,更不是大唐的一部分,只是属国而已。除了外交和战之权,大唐一概不管,只要履行称臣纳贡,岁岁来朝的义务就够了。

内藩可以和皇室通婚,但不许和亲藩、外藩通婚。外藩不可和皇室通婚,也不可和内藩、亲藩通婚。

这就是大唐后世津津乐道的说的“三藩制度”。

六国使臣听到大唐皇帝的回答,也只能表示感谢。起码,大唐能保证他们不被别国入侵。

李洛这么做,当然是别有用心。他“保护”六国不被侵犯,其实是杜绝了后世六国统一的可能性,让天竺中部和南部,永远处于分裂状态。

接下来,六国使臣同意,每年来朝纳贡。较大国每年敬献牛五万头,较小国每年敬献牛三万头。连续献牛十年。

这十年,每年再敬献黄金一百斤,算是敬献给皇帝的金花钱。

十年之后,耕牛不用再敬献。各国每年贡物改为黄金三百希尔(900克),加白银三千希尔,还有特产九种。

大唐不会回礼。因为大唐的回礼就是唐军的“保护”。这就是战场上输了战争的代价。

等于说,皇帝每年多了好几十万两白银的进项。

最后,六国使臣当殿签下了国书,算是代表其国,正式尊大唐为宗主国,成为大唐外藩。

史称《洛阳和议》。

《洛阳和议》除了规定称臣纳贡之外,还有一些重要条款。比如规定:

大唐与天竺六国持续半年之战争情势,正式宣告结束。自今日起,达成合议。

天竺六国一次性赔款唐军军费黄金一万希尔,白银十万希尔。

唐军释放天竺联军俘虏八万四余人。但天竺六国需要支付粮食五十万石,补偿俘虏消耗的口粮。

唐军有租用沿海各国港口为军港的权利。

唐廷在各国设置使馆,在各国拥有使馆区一方里。此一方里使馆区,等同大唐国土,天竺人不得擅入。

唐民在六国犯罪,一律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