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三节 破而后立(1)(4 / 4)

也不无道理……”

这话一出,廷尉赵禹和持书御史们脸都快笑成一朵花了。

对法家来说,它当然也是推崇忠孝的。

事实上,诸子百家,对于忠孝礼仪仁善的态度是一致的。

但问题是——当忠孝不能两全时,怎么取舍的问题。

法家主张的是倘若忠孝不能两全,从忠。

儒家觉得,忠孝一定可以两全,假如不能,那就先当孝子。

当然,这里就有一个伦理问题了——当忠孝不能两全,选择当孝子的人,是不是要做乱臣贼子呢?

孟子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当有人问他,舜帝的那个家庭悲剧时,孟子回答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生孑然,乐而忘天下。

意思就是:若忠孝不能两全,选择当孝子的舜,放弃了天下,跑到海边,孑然一生,开心的忘记了世界。

哦呵呵……

所以,后世宋明的儒生们在外敌面前的选择,就可以解释了。

有良心的,临危一死报君王。

有节操的,跑到深山里,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又没良心又没节操的,跪地恭迎大清天兵入关……

而愿意为了天下而战的,却寥寥无几。

而这是刘彻所不能容忍的。

最重要的是,儒家秉持的这个态度,明显的给未来刘彻的子孙统治世界建立了障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