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节 帝国的转折(1)(3 / 4)

相信,坏的是下面的官吏。皇帝是伟光正的。

伟光正的天子,在知道了我们的状况后,一定会拨乱反正。

老实说,当刘彻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先是震怒,然后有些得意。

可惜,这个事情,没有单纯的农民想的那么简单。

武力暴动,反抗政府,攻占县城,杀死官吏,释放罪犯。

这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在统治者看来,不管你们有什么理由,武力反抗,总是不对的。

今天济南的百姓,能抄起家伙,干翻刘辟光,明天,你们是不是想要对我们下手了啊?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刘辟光虽然干的事情让很多人不齿。

但是,朝野上下,很快就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此风不可长,此事,不可纵容!

居然胆敢反抗政府?

必须给与坚定的惩罚!

甚至有人上书,要求立刻发齐国、城阳、胶东、胶西军队,进行镇压。

对这些人来说,老百姓什么的,不管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乖乖的家里饿死或者累死就好了,为什么要跑出来给天下添乱呢?

在这次事件中,屁股真正坐到百姓那边的,只有墨家和一小部分的儒生。

而法家与黄老派,以及绝大部分的列侯,都是要求严惩这样的事情,甚至直接武力镇压的。

这个事情,因此成为了刘彻上台后,最大的一个考验。

是听从民众的呼声,惩处济南王刘辟光,为民做主,还是顺应整个贵族官僚集团的呼声,以一个封建帝王的立场,来处置居然敢反抗的百姓。

这两个选择,都不是那么好决定的。

从本心来说,刘彻当然希望支持百姓。

但问题是——这必然会得罪贵族和官僚集团,尤其是刘氏的那些诸侯王们。

而要是跟官僚贵族们一起,扑灭镇压这次的起义。

先不说刘彻肯定会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更可怕的是,他长期以来,在天下人心里树立的形象,立刻就要轰然倒塌。

以前天天嚷着‘朕为百姓民父母,以做天下王’的圣王形象,马上就会变得臭不可闻,并且成为一个最大笑柄。

不知道有多少会表示:请让我先吃枣药丸。

而且,这个事情的影响,还不止如此。

顺着这个事情带来的朝野呼声,某些儒生跟官僚们,再次唱起了‘禁民持械’的老一套腔调。

众所周知的,汉家从来都是支持和鼓励百姓持有弓弩兵器的。

自刘邦以来,历代天子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非常明确——士不教不得征。

百姓假如没有掌握军事技能,那就不能让他们上战场,因为,那是在谋杀。

汉军的野战军团的士兵,在入伍之前,每一个士卒,都已经至少接受了三年以上的军事训练。

这个政策,保证了汉军的战斗力。

但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民间的武器泛滥,而且,有大批的农民和百姓,都掌握了许多基本的军事技能。

这使得一旦发生冲突,一言不合,就是血溅三尺。

各种因为争执而产生的治安案件,每年都有无数起。

更严重的是,因为民间武器泛滥,官府和贵族,心里面也是有些发毛的。

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太过。

不然,老百姓一旦被惹毛了,半夜三更,拿着武器,溜进你家里,割了你脑袋,然后逃亡。

你又能怎样?

关东地区,每年都有百余个官吏,死于各种谋杀和刺杀之中。

所以,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