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节 汉匈摩擦(2 / 4)

历史的核弹植物。

棉花就是其一。

在得到了棉花种子后,刘彻就让少府的农稷官们组织起来,在上林苑开辟了一块百亩左右的试验田,作为棉花的试验基地,探索种植棉花的技术。

经过一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

所以,刘彻这次,打算在上郡开辟一个棉花种植园,为未来的大规模棉花种植打好基础。

这事情,只要做成了。

那么,就等于给汉军也开挂了。

甚至,棉布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肯定会有匈奴人或者其他什么游牧民族,愿意为了一件棉布外套,而给汉军卖命的。

只是,这条道路,注定充满了荆棘。

想将棉花,变成棉布。

中间需要攻克棉花的种植和选育技术,棉花的纺织技术。

不花个几年时间去摸索,想也别想。

另外,棉布这玩意要是问世,整个社会经济都要动荡。

原因很简单,布帛在此时,属于辅币,甚至布帛本身,就是硬通货。

可以想象,棉布这种坚固耐用,经济实惠的新型布料要是涌入市场,整个社会,要经受怎样的动荡!

尤其是那些以桑麻业作为支柱的地区,更将受到致命打击。

无数的农民会因此破产,甚至陷入绝境。

这就跟后世的地球,你要是某天,人类忽然掌握了核聚变,首先迎来的很可能不是全人类跑步进入星际时代,而是,人类经济的大崩盘,石油和附属在石油经济上的一切,都将崩溃,数以千万计的失业人口,会把所有领导人的脑细胞耗死。

有些时候,先进的,并不一定能带来好处,反而会带来危险!

刘彻也是如此。

他小心翼翼的推动着工业的发展,而不是撸起袖子,大干猛干。

但,经过这一次的成功装神弄鬼后,刘彻终于可以把步子迈大一点了。

选择上郡作为棉花的种植推广试点,是刘彻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调研后,决定的事情。

因为,此时的上郡,是棉花天然的种植基地。

上郡很穷,土地贫瘠,山林密布,水资源匮乏。人烟稀少,连匈奴人都不太愿意走上郡这条道路入侵汉室,因为得不偿失。

这样的穷地方,是最适合作为经济作物种植的地方。

将棉花的种植基地放在上郡。也能避免产生类似明王朝中后期,江浙一带,改种桑树,发展丝织业,出口创汇。结果,江浙从一个产粮区,变成了一个粮食严重依赖外来供应的地区,这样的问题。

刘彻根本无法想象,要是在关中发展棉花种植业,那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

只要想想,关中粮食缺口,每年从百万石上升到五百万,甚至千万石。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看着王道从足足有三层保护的地窖里。取出深埋在其中的几袋棉花种子。

刘彻就不由得有些想着:“也不知道匈奴人现在到那里了?”

刘彻最后一次得到有关匈奴人内部的确切情报,还是在去年的十二月,当时,在长城脚下与汉朝偷偷摸摸交易的伊稚斜,传递了一个消息过来:匈奴西进,督西域十余国兵,兵临大宛。

意思谁都能看出来。

这伊稚斜,是指望刘彻发现了匈奴主力西进后,汉军北上,击垮布置在长城附近的匈奴部族。

伊稚斜当然不是什么国际友人。亲汉亲到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精分。

他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给军臣拖后腿,甚至让军臣的西进计划失败,甚至遭受惨败。

军臣不败,伊稚斜那里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