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权利的任性(1 / 2)

陕西,米脂。

自前明天启年间,陕西便已成灾情重地,而米脂,则是首乱之地,后虽多次平定,但也屡次定而再乱。

直到前明靖武初年,天子定陕西,开启对陕西大地的强硬治理,陕西大地才逐渐归于安宁。

米脂,因多年动乱,几近荒废,则是被列为了赈济重地,后工程赈灾之策起,亦是对经过米脂境内的无定河进行修缮河道,修筑水库提升蓄水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借此工程,吸纳米脂县极其附近县村的灾民。

从工程开启,便吸纳了灾民五万有余,随着时间流逝,如今的米脂境内,亦是容纳了有近十万灾民。

迁徙之根本规则,则是将因天灾绵延,难以维持自给自足之地,才是迁徙的首选。

而陕西,如凤翔,米脂等地,自然便是第一批次迁徙的政策实施之地。

按朝廷拟定的迁徙之策,将在陕西动员近九十万灾民,迁徙至辽省。

随后,则是山东,河北等地,迁徙约六十万灾民,也是至辽省。

整个北方暂定的迁徙之策,预计在三年之内,共计将迁徙一百五十万各省灾民,至辽省各地。

而米脂这个糜烂之地,则是迁徙的首选之地,从米脂迁徙近五万灾民,再从凤翔迁徙三万余灾民,共计近八万,迁徙至辽省。

则为第一批次的迁徙规划。

整个暂定迁徙之策完成,若天灾依旧绵延,那北方各省,预计还会有近两百万难以自给自足,需要朝廷赈济的灾民。

而这些灾民,则囊括在朝廷定下的渗透之策中。

即对西北之地的稳步推进,逐步开发,以及对河套之地的渗透,乃至收复。

皆需要汉民的存在,来维持统治的稳定。

只不过,这一项政策,不同于迁徙之策完完全全由朝堂主导,而是需要军政相配合,甚至需要以军事进展而随之变化。

当然,目前的重心所在,自然还是这项迁徙之策。

在朝廷迁徙大策贯彻下来后,曾经因工程赈灾之策,而形成了固有工程秩序的米脂,已然是初显混乱。

工程赈灾,首要目的在于汇聚灾民,维持稳定秩序。

如此之下,一处处工地,几乎就是等同一个个军营,汇聚灾民,分编设组,由上之下,层层管理。

如此秩序,只要监督得力,朝廷钱粮供给充足,灾区稳定自然是必然。

而现如今迁徙之策下达,这个稳固的秩序自然也随之而被破坏。

涉及数万人的背井离乡,显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时至正午,烈日高悬,已然接近竣工的米脂无定格修缮筑堤工程营地,随着迁徙之策的下达,往日井井有条的秩序已然告破。

已经持续了年许的安宁告破,灾民百姓们大都是难掩惊慌之色。

对底层的百姓而言,善政也好,苛政也罢,不管什么事情,一旦涉及他们,他们都没有丝毫的选择权。

只能被动的等待着未知的命运降临,是福是祸,都只能迎头撞上去。

这迁徙之策,亦是如此。

对这米脂的灾民家家户户而言,或许唯一的信心,就是对当今天子的信任,平定了乱世,又多年赈济,给了他们生路,且常派出御史官员来巡查,来看他们的生活如何,来抓起杀掉欺压他们的官吏……

但,再怎么信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而且还是那么遥远的背井离乡。

纵使抵达那传说中的辽省,能有好生活,但谁又知道,这么遥远的路途,又会发生怎样的意外?

对绝大多数百姓而言,或许终其一生,都未曾出过本县。

从米脂到辽省,有多远,千里之遥?还是数千里之遥?都没有丝毫区别……

“至各家给户劝说,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