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教训(1 / 2)

“属内廷,税收归国库,利润归内帑,户部掌审计……”

天子印玺盖上,一封圣旨,亦是彻底拟定,只待下发,便正式拥有大恒的法理大义,成为毋庸置疑的制度。

天子靠坐龙椅,目光却是定格在这封圣旨许久。

一切皆如预想中进展,大恒打天下那些年留下的诸多隐患,亦是在这短短大半年中,便解决得差不多。

而这一封圣旨,自然是代表着引起这场风暴的内廷商行钱庄的未来道路。

依旧归属内廷,税收归于国库,但户部,却拥有审计职权,即对钱庄商行的经营决策,上缴税赋利润等等一切皆有审计之权。

如此,钱庄商行虽属内廷,但实际上,自然是由内廷与户部共掌,户部参与其中,那自然而然,朝堂三法司,便享有监察职权。

当然,这自然只是表面,如此定下制度,也就意味着将钱庄商行正式纳入了九品十八级的统治体系之中。

而非以往单纯属于内廷,只是一个大号的皇家产业体系。

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职权,也都弥补给了此地军政分离之策利益受损的武勋。

总体而言,这个钱庄商行的国有金融商业体系,在这一次的风波之后,俨然从皇权独掌,宦官职权的根本,变成了文武尽皆参与其中,互相制衡,宦官的存在,则和现如今的朝堂一样,只是两者之间的缓冲,调和群体。

毫无疑问,这一次,虽未曾解决天子一直以来对国有资产必然糜烂腐败的心病。

但却是将宦官尾大不掉的可能性避免,同时也避免了未来后宫借助宦官影响钱庄商行而干政外朝的可能,也避免了外戚借助后宫而势大的可能,同时也很好的避免宦官损公肥私的程度。

好处多多,但显而易见的是,坏处也多多。

仅仅是文官势力大涨这一点,就是天大的弊处。

大恒几乎是全盘接受了大明的一切,纵使他多有改制,但制度的核心,还是大明那一套。

核心是大明那一套,那文官势大,也必将是必然,文官一旦势大,那就必然重蹈前明覆辙。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明兴衰。

大明灭亡的教训近在眼前,天子自然是要极力避免重蹈前明之覆辙。

而这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的满清,做得极好!

几乎完美总结了大明灭亡的教训,针对性的制定了各种措施来避免大明灭亡教训在满清上演,并且严厉实施,纵观满清一朝,若只论对天下的统治而言,不可谓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青史之最!

纵观青史,也没有那个王朝,对天下的统治,能够做到满清的地步。

当然,这个巅峰的统治,是宁给友邦,不予家奴,是把历朝历代皆高傲的文人士绅,武人将领,乃至天下百姓当做家奴换来的。

大恒为汉人王朝,满清统治天下的种种有力措施,哪怕再好用,大恒显然也不可能用。

当然,天子自然也不可能什么都没有做,如打压宦官,限制宦官势力,如扶持武勋,如改革儒家道统,掌握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如改革财税,以及如今改革里甲,增强对基层的控制力,打压地方士绅……

如改革教育体系,从根源上解决地方染指中枢权利,如禁止官员结党,禁止官员私下聚会,禁止士子会盟结社……

而经过这大半年的风波,以往的种种隐患解决,大恒的重心,彻底转入治天下的阶段,天下形势,无疑已经很是清晰。

即,朝堂与地方的文官体系,已然彻底恢复正常。

文官牧民,武勋掌军,内廷为缓冲调和。

军政已经分离。

大恒原本畸形的统治体系,已然恢复正常,统治秩序,也已经步入了正轨。

以后的重心,就是在这个正常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