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战乱再起(2 / 4)

崇祯召杨嗣昌上前,对他安抚道:

“朕以寇乱,烦卿远行,朕不忍卿去左右。”

“微臣实不称职,致方内多做,宵旰忧勤,咎皆在臣。

蒙陛下又费其罪而用之,臣敢不竭其驽骀之力,唯死而止。”

崇祯听到杨嗣昌决心以身许国的表态很感动:“卿行军以何者为先?”

“兵难遥度,容臣驰至襄阳再条陈方略。

兵事烦,倚监军以办寇,今其人多不可用。”

“卿自择可者。”

杨嗣昌立即顺杆往上爬:“如张克俭、宋一鹤皆可人选。”

杨嗣昌又提出一些要求,如督饷侍郎张伯鲸应该移往楚豫用兵之地,江南用一户部司官催运即可。

左良玉大有将才,兵也可用,应当晋升为平贼将军。

崇祯一一允行。

御前会议结束后,众大臣退去,崇祯独留杨嗣昌密谈,特别叮嘱他。

“张献忠曾惊祖陵,决不可赦,其余剿抚互用。”

杨嗣昌重重点头,表示知道了,陛下请放心,我定斩了他的狗头。

闻听此言,崇祯大悦。

杨嗣昌被授予礼部兼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官衔就任督师。

随后崇祯赏赐杨嗣昌精美黄金百锭.大红苎丝衣料四套、斗牛衣一袭。

赏功银四万两,银牌一千五百副、苎丝绯组各五百匹,佩以督师辅臣大印.拨剿饷五十万两。

可以说崇祯把最后的家底都给杨嗣昌备上了,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

三日后,杨嗣昌进宫向崇祯辞行。

崇祯命光禄寺在平台为杨嗣昌饯行。

崇祯亲执酒器为他酌酒,命左右向他敬酒三巡。

酌毕,乐声大作,一名小太监手捧黄封呈上。

崇祯把它打开,指着他亲笔所写七言诗道:

“辅臣督师,事不常有,今写数字赐卿。”

杨嗣昌跪下接过,朗诵道:“盐梅今暂作于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蜻,还期教养遂民生。”

不得不说,崇祯也是一个喜欢作诗,且赏赐给臣子的人。

因为到了这个时节,除了卖一下自己的才华,他真没什么太多的赏赐。

对于大明的忠臣而言,他们倒是不在乎身外物,就吃这套。

朱由检听他念罢,忍不住笑道:

“朕为卿赠行!”

他的诗巧妙的借用典故,预祝这位盐梅上将马到成功,令杨嗣昌心潮起伏难以抑制,边哭边拜。

在杨嗣昌出征之际,崇祯终于答应了辞职二十八次才被允许的户部尚书李待问。

此时他已经完不能行走,在返乡的路上,给崇祯写了最后一封奏疏。

请求皇帝免除三饷,大明已经被拖垮了,把各地百姓都推向了流寇以及锤匪,甚至京畿附近都有百姓主动跟着清军去辽东种地。

现朝廷需要饷银甚紧,而我胆敢请求免除,确实是练饷一项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额外负担。

对大明实在没有任何好处,在外肥了贪官的私囊,在内被贪财的宦官视为生财之道。

换源p

总之一分钱都落不到国库当中。

这是作为户部尚书的肺腑之言。

崇祯读了感动的流下眼泪,然后不予采纳。

他认为纵然那些人贪一些,总得给底下的人吃饱,用去绞杀贼寇。

否则大明的天没了,他们上哪贪去?

再苦一苦百姓吧!

待到战事平息,朕定然不会轻饶一个贪腐之臣。

杨嗣昌肩负皇帝的重托,踏上督师的征途,在磁州上疏谢恩。

几天后他在开封宣谕皇上救民水火之意。

二日抵达襄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