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的孙承宗选择自己体面,自缢而亡。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孙家百余口遇难。
这只是大明忠臣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百姓家破人亡,沦为清军的奴才,任由他们欺凌。
卢象升与陈新甲刚交接完,又赶上这个事。
皇帝要他率领杨国柱、王朴、虎大威三个总兵入卫京师,并督天下兵马,第三次赐尚方宝剑。
卢象升闻讯,伏地痛哭,请求解任,崇祯不允许。
然后便一路赶到京师。
清兵深入腹地后,卢象升立即成为主战派的代表,反对任何形式的谈判议和。
他爹刚刚去世,也不准他奔丧,卢象升穿着麻衣草履,奉诏督师,被誉为“北门锁钥”。
又一日的黎明,崇祯召见卢象升于建极殿后的平台。
卢象升再一次批驳了杨嗣昌的议和之事,对皇帝说:“陛下命我督师,臣意主战。”
崇祯脸色不是很好,他其实是赞同杨嗣昌的攘外先安内的策略,也有心思想要和清军议和,奈何就是拉不下脸去。
若是早早有了议和之事,清军也不会在这个档口入关。
这不仅仅错失了围剿锤匪贺今朝的机会,也给了投降张献忠更小的压力,至于李自成简直就是绝处逢生。
崇祯过一会儿才回应:“朝廷从来没有说过要议和之事,这都是外面的人胡乱猜测议论。”
卢象升又向崇祯确认杨嗣昌是否曾以格苗的典故来主和,崇祯表示满清与上古的三苗不同,已“凌犯天朝”,不可讲和。
崇祯话头一转接着对他嘱咐道:“剿奴与剿寇不同,卿宜慎重!”
他提醒卢象升在对建奴作战时不要想围剿农民军那样身先士卒。
毕竟别看卢象升长得一副文弱样子,可打起仗来真的不要命。
整个文官体系当中,全天下也就他这么一号人。
崇祯又命卢象升与杨嗣昌和关宁总监高起潜等人在安定门开会,卢象升手握尚方宝剑自是要求主战,满座沉默。
无人接茬,倒是被皇帝派来的人捧场。
司礼太监曹化淳对着众人道:“毕竟卢督师说了算!”
杨嗣昌与高起潜二人都是坚定的主和派,目前而言,朝廷哪有什么像样的军队可以与清军血拼到底的?
纵然是吴国俊他在几万清军面前,手底下的几千人也得麻爪。
卢象升显得有些过于自信了。
在座的各位显然打定主意,到时候就看着卢象升表演。
他不是义正言辞,一点都不能妥协吗?
既然陛下如此信任他,还给了兵部尚书的头衔,指定能够大杀四方,最好把带头的多尔衮给擒住。
就像擒住高迎祥一样,咱大明好歹也擒获过莽古尔泰,他要是活着在大清怎么也是个亲王的爵位。
卢象升的一身正气,并没有唤醒众人随他抗击清军,反倒都等着看他战败呢。
崇祯咬了咬牙又从内帑拿钱犒师。
卢象升十分感动,表示必将报答陛下。
他出城到昌平领兵,杨嗣昌前去送他,临别屏退左右,告戒卢象升稳住别浪。
卢象升躬身,然后才穿着一身麻衣走。
杨嗣昌站在原地,望着打马而去的卢象升,无论是眼睛还是心中都十分沉重。
一般抬棺出战的将军,差不多都得死。
那卢象升穿着麻衣之类的,会不会也把他自己给送走啊?
无论如何,征战必然是大事,出征前都会讨个吉利。
“杨尚书为何叹息?”
“不可说,不可说啊。”杨嗣昌又对着高起潜道:“还望太监能够好好协助卢象升。”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