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朕怎么可能有错呢?(1.2w)(2 / 4)

十分注重经延,视为讲学第一事,是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主要是对皇权的制约,同时使得儒家与皇权共生共荣捆绑在一起。

准备接受洗礼的崇祯接到吴振缨的报告:“流贼犯凤阳,焚毁皇陵”,大惊失色。

此事已经过去将近一月了。

崇祯呆呆的愣在原地许久,然后则是暴怒与悲愤交加。

在大明而言,即使是一介草民让人挖了祖坟,也是既坏了风水又丢尽脸面的事情,要大动一番干戈,何况堂堂天子乎?

兵部尚书张凤翼接到这个消息,整个人不自觉的就瘫倒了。

纵然是旁人搀扶他,他整个人都像是被哪吒抽了龙筋一样,根本就无法站起来。

崇祯被身旁的曹化淳给戳了一下,这才暂停经延,换上素服,亲赴太庙躬告祖宗,命令百官一律素服修省。

京城内的文武百官赶忙换上素服,向皇帝上书安慰的折子。

崇祯跪在太庙里,此时已经修缮一新,再也不见当初反贼炮轰祖庙的惨像。

他看着一旁堆起小山高的奏疏,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无神。

根据儒家传统,有大灾变、大动乱,身为天子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崇祯对这大明未有之奇变必须有一个交代、有一个表示。

通常的做法就是皇帝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素服(不穿锦绣黄袍)、避殿(暂离正式寝宫)、减膳(降低伙食标准)、撤乐(停止宫廷音乐)等项。

如果认为情况更为严重,皇帝还应该向上天和臣民公开检讨自己的失德和无道,就是所谓“下诏罪己”。

但崇祯是一个好脸的人,当年后金鞑子肆虐北京城,他没有下罪己诏。

昔日流寇要来皇城杀他,炮轰祖庙,导致祖宗受惊,他也没有下罪己诏。

可现在,皇陵被挖了,要不要下罪己诏,他变得迟疑起来了。

罪己诏主要是皇帝向上天和臣民公开检讨自己的失德和无道,就是所谓“下诏罪己”。

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是要通过自我批评来求得冥冥中昊天上帝的谅解,以重新邀得上天的宠卷;

二是用严格的自律使皇帝本人深刻反省,以痛改前非;

三是通过皇帝严于律己的精神,使朝臣和天下百姓振作起来,跟朕一起共图复兴大业。

大明祖坟被挖,这件事,当皇帝的无论如何都得有个交代。

崇祯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又极度自以为是的人。

对于继承大位数年以来国事日益糜烂的形势,他一直认为主要是朝臣负国造成的。

反观他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则是兢兢业业,朝干夕惕,精明干练,洞察一切,是本朝和历史上少有的英明之君!

据说男人成长起来,大概是在三个时期。

第一个便是少年时期,以为全天下全世界都会围着自己转。

而崇祯十几岁当了皇帝之后,心里自然是这样认为的!

全天下就该围着他转。

而且朕就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此等想法与林丹汗身为蒙古大汗旁人都要高看一眼的思维颇为契合。

他们二人被誉为明末卧龙凤雏,不无道理。

不得不提一嘴,皇太极的运气未免有些过于好了,对手太菜,以至于他稍微显得英明神武一二,就能吊打他们。

关键是这二人在心中是不愿意帮助敌人的,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屡屡“助敌为乐,且不要回报”,当真是最佳第六人!

这种君主,比敌方势力小心翼翼培养的谍子,发挥的作用还要大。

因此,不论是表面上还是在内心深处,崇祯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从来没有进行过自我批评。

而下诏罪己却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