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银钱开路,大明中兴(二合一)(3 / 4)

终陕西巡按御史傅永淳反复开导,见陈奇瑜不听自己的话,开始痛哭流涕,祈求他发兵剿灭贼寇。

陈奇瑜置之不理,反手给皇帝写捷报。

如此大的事,无论如何都得请示皇上,若是陛下不答应招抚,那便再说不答应的事。

总之如今大雨未曾停歇,莫不如再浇一浇那些贼寇,待到死的人多了,他们也就没有了什么反抗的心思。

毕竟崇祯先前就让内阁辅臣起草一件文书,专送陈奇瑜处,要他斟酌处理。

他把都御史对贼寇的「分别剿抚」主张以谕旨的形势传递给刚刚上任不久的五省总督陈奇瑜。

如此来暗示他当剿则剿,当抚则抚。

陈奇瑜掉以轻心,以为大功告成。

车厢峡内的李自成等人却是精心谋划,他们把攻城略地搜刮来的金银珍宝,源源不断的送进陈奇瑜的军营当中去。

他的幕僚被金银珠宝迷了眼睛,自是不想打仗。

打仗哪有这来钱快啊?

咱们随着总督出生入死,剿匪平叛,为的是什么?

除了官职之外,还不是钱财!

只有你的钱财储存的够多,将来回了京城能花更多的钱财进行打点,才能更好的身居高位。

跑关系这种事,你要是不想花钱弄个好官职,京师里那群人有的是法子把你派到辽东、山陕之地去。

睡不想着为自己的以后打算,纵然不想为官,咱们致仕回家也能有钱修园子,颐养天年呐。

所以说李自成等人的钱真没有白花出去,这些人从早到晚都在给陈奇瑜洗脑,大谈招抚的事情。

毕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场景,陈奇瑜也喜欢的很。

五省总督陈奇瑜终于下定决心,就招抚的决策请示朝廷。

崇祯对于陈奇瑜先前送来的捷报感到非常满意,如今又得知他把大部分贼寇困在车厢峡里。

数十万人的性命,就在陛下的一念之间。

崇祯先前的态度也是影响了陈奇瑜借坡下驴,要招抚这群贼寇,而不是宰了他们。

其实目前对于大明而言,招抚非上策而是下策。

就有阁臣向皇帝提出了建议,那便是招抚以后安插是朝廷的大问题。

咱们必须要出资遣返回乡,并且给予谋生出路。

如果仅仅是给免死票就地解散,势必会由于无以为生再次重新聚集起来。

这是从招抚的可行性上考虑,也是基于以往失败的招抚经验。

从战术上考虑,先前招抚的实践屡屡表明,诈降甚多,这些造反者多是为了摆脱困境的一种策略。

但是崇祯以及更多的大臣缺乏透彻的反省,或者说朝廷对于剿与抚的决策上举棋不定是关键因素。

当皇帝的不能自己坚持一贯主意,犹豫的很,那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自然会顺着皇帝的意思。

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咱老温早就成了陛下的形状了。

当崇祯又询问兵部尚书张凤翼如何看待此事。

作为陈奇瑜的姻亲,他自是力挺陈奇瑜的主张,更何况还是陛下允许招抚,那就招抚他们。

纵然不让他们回老家,那就让他们去和锤匪互相残杀去

陈奇瑜就招抚决策请示朝廷,得到主抓兵事的张凤翼同意。

大明最高决策权的崇祯分析一通后,便同意了这一策略。

但是陈奇瑜的招安举措引起了就藩于汉中的瑞王朱常浩(神宗第五子)的强烈不满。

他开始向侄子崇祯上疏,说出了他内心的不安。

自从天启七年就藩汉中,次年就有流贼之祸,赖文臣武将,才慢慢平定。

不料晋贼渡河,流入河南、湖广,窜入汉中,兴安,此后川中之贼复入秦川、湖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