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国之中,名号最为响亮的义军首领,更有当初在危难之际,孤身重返升龙府,斩杀出卖义士的奸贼的义举,荣宜春无论是在黑道白道,那名望都高得吓人。
荣宜春又温声寒叙了几句,将面前一行武林中人都招呼到了,这才安排人领着他们前往营寨之中。
待到送走众人,四下仅有他的几名心腹之时,荣宜春这才撤下笑脸,皱着眉,压低声音道:
“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一个个的,当真是不怕死?”
荣宜春明面之上为义军首领,但实际之上,他却是云国东厂暗探。正是在东厂的多番布局之下,他才能够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之内,获得了如此的威望地位。
而自从他统领义军以来,便不断消耗着那些最为忠心的黎朝余孽们,同时在东厂的默契配合之下,还故意让他攻陷了几座城池,使得他的威名越来越盛。
今日这复国大会,便是因为此前在东厂故意安排之下,由荣宜春领兵,趁着安国朝廷兵力空虚,“收复”了山罗郡郡城三日,缴获了众多的粮草物资。
复黎军高层为此兴奋不已,力劝荣宜春召开这所谓的复国大会,一来宣告自家复黎军的功绩,二来也为提振如今民间对云国越来越弱的抗拒之意。
荣宜春心中自然是不太愿意的,但在复黎军高层的一再坚持之下,也只好勉强同意了下来。
如今他见这大会竟然引来了这么多的武林人士,心中不由得开始有些沉重起来。
难道安国民心,当真就是这般抗拒大云统治?
荣宜春身边的几名心腹,自然也都是东厂安插进来的人手。
此时听到荣宜春凝重的语气,便有人低声回道:
“这么多人,也并非全都是心怀黎朝的余孽。武林中人行事,很喜欢呼朋引伴,以壮胆气,又极重颜面。想来其中不少人,都是抹不开面拒绝,被亲友师兄弟拉来的。其实心中,未必敢于我大云为敌……”
听到这话,荣宜春也不由得点了点头,低声道:
“倒也是,杨大将军推行仁政,百姓多有感激。不说别的,只说此前军中,便有不少人暗中逃离,只怕便是被分地政策所吸引回家的。”
武林中人虽然总喜欢搞出点动静来,很是麻烦,但只要百姓并不抗拒云国的统治,不会被人轻易地鼓动,便足够了!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山道之中,又隐约传来了脚步之声。
几人交谈之声顿时一滞,连忙又换上了笑脸,开始迎接众人。
不一会儿,山道之上便出现了几道干练的声音,朝营地快步走来。
还不等那些人靠近,荣宜春身边的一名东厂番子,突然指了指其中一人,压低了声音,提醒道:
“大人,看那人行进之间的身形步伐,似乎是军中出身!”
荣宜春他们是暗探出身,干的是潜伏的活儿,所以很是敏感。
军中出身的,尚有血勇的一些人,早早便聚集在了荣宜春的手下,其中大部分人,已经殒命在战场之上。
此时忽然来了几个军中出身之人,他们第一反应便是觉得,这些人只怕是安国朝廷派来的人!
安国朝廷之中,可不知道荣宜春的东厂身份,是真正将荣宜春视作为头号反贼的。
“军中出身?”荣宜春眉头一皱。
这个时候,又有一名东厂番子继续提醒道:
“大人再看,就身形有意躲在别人后面的那个瘦子。虽故作无恙的神情,但他双眼却时常四处打量。身上那股气息,便是让我觉得,似乎是咱们的同行!”
听到这里,荣宜春面上一紧,当即慎重地打量起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