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家这个锅怕是用了十几年吧,一般人早就换新的了。”
“嗨…都用习惯了,能补就补吧。”老妈回道。
看老人准备动手修补,张浩就好奇的上前几步观摩着,只见老人先用砂布把有窟窿的地方清理干净,然后直接把那个很小的窟窿用锥子再弄大一点点,再用像钉子一样的铝质补丁条,在窟窿上面比划一下大小。
在比划完铝质补丁条和窟窿大小后,就将铝质补丁条铆在窟窿上面,便“丁丁当当”地仔细敲打起来,使之密合在一起。
老人精湛的技艺,全程不到10分钟,就把这口破锅补好了,看得张浩那是啧啧称奇。
“好了,你不放心可以到旁边接点自来水检查一下,看看锅是不是还漏水。”老人显然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
“我就不费那事了,陈师傅的手艺谁不知道。”老妈作为老顾客自然也是放心的,“锅我先放你这了,我们还要去买点东西。”
“多少钱,陈师傅?”
“给我5块钱就行了。”
啧,一个窟窿才五块钱,也就一瓶红牛而已,本身现在来补锅的人就少,手工费还那么低,难怪如今这些老手艺都快消失不见了。
倒是老妈很会持家,花个五块钱,这口锅又能用个三四年,确实比换新的要省钱很多。
不过等离开陈师傅的补锅摊位后,阿奶却感叹道:“唉…早些年一个窟窿才两块钱呢,现在都这么贵了。”
张浩闻言不禁无语,得,阿奶居然还嫌贵了,这要是让她知道在外面开个锁随便捅两下就收50块钱,那还不得直呼是在抢钱。
……
这马上就要到夏天了,阿奶难得来赴一次圩,老妈就想着给她买几件夏天穿的衣服,老人家冬衣倒是不怎么缺。
张浩对于陪家人逛圩市也没感到不耐烦,反而享受的紧,自己选择回家发展为的不就是这一刻么,所以补完锅后就慢悠悠地跟在老妈和阿奶屁股后头,沿着一条石阶向下走去,来到一条专门卖衣服的街巷。
街巷过道由青石板铺路,两边的店铺都有些年头了,而且只有招牌,几乎看不到装修,店内横排直列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应用尽有,看起来充满了年代感。
其实前几年在镇中心也规划出了一块新步行街,那里也有很多卖衣服的,不过那边卖得稍微贵一点,而且还不让人讲价,所以去逛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一般还是喜欢在这条老步行街买衣服。
张浩也没想着非要带老妈和阿奶去买那些不知道真假的名牌衣服,毕竟在农村下地浇粪、喂猪喂鸡等脏活累活每天都少不了,就算你穿的再好再贵也防不住田间地头生长的那些钩钩刺刺。
走走停停,货比三家,老妈帮阿奶选了两件长袖衬衫,还给老爸也买了一条西裤,都是夏天穿起来比较凉爽的衣服,加起来总共才花了不到150块钱。
当然,这些店铺老板刚开始喊的价格就没有一件是低于200块的,如果换成是碰到不讲价的年轻人,那老板也只能含泪血赚了,反而像老妈这样唇枪舌剑的跟老板讨价还价几十分钟的,才是正常顾客该有的表现。
“浩仔,你要不要也买一件?”张秀兰心满意足地以37块钱的价格给自己也买了一件短袖后,对一路抢着付账的儿子问道,看起来似乎有些杀价杀上瘾了。
“我再看看吧,有中意的就买。”张浩难得陪老妈和阿奶逛一次街,自己买不买衣服都无所谓。
“那行,我们再往前走一会。”
没走几步,老妈又带头拐进了一家老裁缝店,这家对比其他服装店稍有不同,因为它卖的是当地山民以前经常穿的棉麻蓝衫,一种已经快被人遗忘的传统服饰。
店面只有十多平米,布置古朴,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