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四方的奔赴(2 / 4)

的山民小贩,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车水马龙,如同一幅清明上河图。

有坐汽车的,有开拖拉机的,有骑摩托车的,有骑自行车的,而更多的是步行,煞为热闹。

他们有的赶着牛,有的载着猪,有的担着小狗小猫,有的挑着鸡、鹅、鸭、兔,还有的绑着竹器,运着水果,搬着种苗……各种物资数不胜数,各种人物千姿百态,这些人赶大早争先恐后为的就是在圩市上占个好摊位。

张浩开着车倒是占了一丁点速度优势,来到镇上老车站对面的农村信用社门前,这里有一大片空地正好可以停车。

停好车,张浩一边从车斗里搬东西下来,一边说道:“妈,我们趁早先去占个摊位吧,那个锅等会再拿去补。”

“也行,就去上横街摆,那里热闹,东西比较好卖。”

于是张浩就挑着两箩筐菜在前面开路,老妈和阿奶各自拿着出摊的工具,融入了赴圩大军之中。

安阳镇由六条互通的街形成方形布局,与琴水河平行的两条街为上横街和下横街,垂直于琴水河的四条互相平行的街分别是司前街、中心街、水街、新街。

这些街经营的项目五花八门,有剃头店、打铁店、香纸店、草药店、算命店、小吃店、木器店、照相店、裁缝店、食杂店、布匹店、打面店、拔牙店……也有常设的蔬菜店、水果店、农具物资店和流动的早晚卖青菜的摊点。

总之,五花八门的店铺毗邻相接,令人眼花缭乱。

而圩日的买卖又因圩大物博而自然分行。圩内贸易,约定俗成,分门别类,摆设井然有序,牛有牛行,猪有猪行,三鸟(鸡鸭鹅等禽类)有三鸟行,五谷杂粮有粮食行,肉食有肉食行,饮食有饮食行,竹器有竹器行,种苗有种苗行,应用尽有。

其中上横街就是专门卖果蔬等农产品的,很多流动菜摊都在那里摆摊。

赴安阳圩的人大都是为买卖而来,但是看热闹的人显然也不少,有的甚至是慕名而来的,为求亲历,所以圩场到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彼此摩肩接踵,举步维艰。

吆喝声,叫卖声,鸣笛声,各种嘈杂的声音汇合在一起,隔着里地都能听得见,在圩场里交流,更是得提高嗓门。

挤过紧要处,终于到达一块宽松之地,张浩回头喊道:“妈,阿奶,我们就在这里摆吧。”

大街两边已经摆了长长的摊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地,张浩也懒得再往前面挤了,便和老妈、阿奶就地支起摊位来。

街上摆摊的太多都是妇女和老人,有些甚至带着小孩来摆摊,张浩他们旁边就是一个大概有六七十岁的老阿婆,在卖各种草药根,看见祖孙三人从筐里掏出一大堆水灵鲜嫩的蔬菜摆上,就跟同是老人的阿奶搭话闲聊着。

“哟,老阿姐,你家蔬菜种的不错啊,整条街都没你那么靓的。”

阿奶笑呵呵地回道:“都是我新舅(儿媳)种的,我没操什么心。”

“那阿姐有福气哟,阿姐哪里人,很少见过你来摆摊啊?”

“南福村的,就是进凤鸣山那里。”

“哦…我知道,河背过来有点远啊。”琴水河两岸的山民互称对方为河背人,南福村在左岸,距离镇上确实比较远。

“还行吧,老妹哪里人?那么大年纪还去挖草药来我勤得多。”

“我鹅岗寨人,在家闲着没事做,出来打发时间的。”

“那挺好……”

赴安阳圩的人大都是为买卖而来,但是来赶热闹的人显然也不少,见见相熟的人、和认识不认识的人聊聊天,感觉就非常好,有的甚至是慕名而来的,为的就是近距离感受这份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在老人闲聊期间,张浩家的摊位也支起来了,张秀兰拿了张马扎给阿奶,让她坐下和附近的老人聊天,见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