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给皇帝的投名状(4 / 5)

很显然,皇帝的表情是茫然的。

因为这所谓的“官制法”,并非王文川变法原本就有的内容,他自然有所疑惑。

在皇帝看来,王文川是个很有想法的大臣,同时也是个很执拗的大臣。之前君臣两人已经多次就新法的事情进行讨论,王文川的大致想法,皇帝都已经知道了,可却从没听说过要搞什么官制法啊?

此时其他的法条都没出来,却先搞出了一个官制法,这着实让皇帝有些意外。

不过意外归意外,皇帝还是认认真真地将官制法的内容给看完了。

官制法的内容很简单,一共两条,都是为了改革官制。

第一条,颁布一套官员升迁任免的标准。官员的升迁要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而不再通过宰相。

第二条,是以恢复梁朝旧制的名义,恢复三省制。三省制的核心在于分割宰相权力,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这样一来,皇帝可以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

通俗一点说,之前的宰相权力很大,官员的升迁和俸禄标准需要通过宰相,三省的官员也是直接向宰相负责的。而现在,这些权力实际上被收回了皇帝的手中。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条内容,皇帝却看了很久。

甚至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困惑和不可思议。

当然,也夹杂着几分欣喜。

“王卿,这是何意?”

显然,皇帝也搞不懂面前的这位王文川,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皇帝心动不心动?

当然太心动了!

甚至觉得,眼前的王文川突然变成了自己的知己,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蛔虫。

甚至这官制法,不像是王文川想出来的,却更像是他这个皇帝自己想出来的……

楚歌不由得微微一笑。

熟悉吗?似曾相识吗?心有灵犀吗?

那就对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你想出来的……

他所谓的“官制法”,其实就是这位皇帝在王文川新政之后,自己搞的“元丰改制”。

这两条内容一点没变,全都是这位皇帝想出来的内容。

而这次改制,自然也十分顺利地推行下去了,毕竟是皇帝铁了心地要做的事情。

而王文川在当时,是不同意这个改制的。

原因很简单,这个改制实际上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官员的升迁、任免,以及三省的职权,有很大一部分都从宰相手中收回,回到了皇帝的手中。

王文川自己就是宰执,是不希望别人掣肘的,怎么可能会同意这种事情?

如果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套改制确实让官员有了定职定位,减少了朝廷的开支,但这种影响仅限于中央,对于地方而言,效果甚微。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而它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等于是变相地为皇帝乾纲独断、避开以宰相为首的各级官员的监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次限制相权、加强皇权的改制。

所以皇帝才如此疑惑。

王文川自己作为宰执,为什么会自己限制自己的权力?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虽然这份改制的方案太过诱人,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皇帝心心念念的事情,可是,由王文川提出来,却总觉得里边有什么陷阱……

所以皇帝才会感到疑惑。

楚歌微微一笑。

这是他计划的一部分,自然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说辞。

“官家可还记得,当年官家问:‘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有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