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您弄得这东西能行吗?您不说高压蒸汽吗?用砖头能承载压力吗?”
赵志宽一笑:“我说是高压蒸汽,但正规汽轮机需要十五到二十个大气压的蒸汽才能发动,咱们那里有耐压壳?那里能做出产生二十个大气压蒸汽的高压锅炉?所以只能因陋就简了,我弄了一个两个大气压锅炉,这砖墙虽然可能漏气,但两个大气压还能承受住!”
赵福祥没想到自己老爹不声响弄出了锅炉,赶紧问道:“爸,没有橡胶您怎么弄得?锅炉漏气怎么办?”
赵志宽骂道:“你小子就不认真读书,锅炉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发明了,瓦特也不是发明了蒸汽机,他只是改良了蒸汽机,十七世纪就是现在,你说欧洲使用锅炉如何防止漏气的?难道使用橡胶吗?这时的橡胶可都在南美呢,欧洲人还没发现橡胶的用途呢!”
赵福祥一听也对,但欧洲的蒸汽机是怎样防止漏气的呢?
赵志宽接着说道:“漏气在电焊出现前是不能百分百防止的,但可以将漏气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这就要使用铆接了!”
在赵福祥的印象中铆接是一种十分落后的工艺,他不知道在电焊出现前,所有钢铁的连接都是使用铆接,英国在一战时使用的几万吨的战列舰,也是用过一个个铆钉连接到一起的。
“爸,铆接?明代有人会铆接?”
“当然,你不是给我找来一个铁匠吗,他会修补盔甲,古代的盔甲就是使用的铆接!”
被赵志宽一提醒,赵福祥才想起来,中国古代可没有螺丝,也没有电焊,那些甲叶是如何固定的,不都是通过铆接吗,虽然手法可能与锅炉气缸铆接不一样,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铆接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很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铆接,不过那时都是使用在金银制品上的,因为金银性软熔点低,所以进行金银加工的时候多使用铆接技术。汉代出现了铁器,汉武帝时期为了大规模装备汉军,所以在盔甲制作上使用了铆接技术,将官带的铁质头盔都是铁片铆接而成。
铆接大规模使用是元代,因为制铁工艺的进步,元代出现了士兵穿戴的棉甲,铁质甲片没有办法固定在相对柔软的棉布上,只能通过铆接使甲片固定,王铁匠因为给官府修理过损坏的甲胄,所以也学会了这种技术。
不过王铁匠会的是最简单的热铆,也就是将熟铁制成的铆钉烧红,穿入两片预先开孔的甲片中,然后用锤子敲打平整就行了。热铆工艺简单,但因为铆钉加热后产生形变,所以铆钉冷却后会与甲片产生一定的空隙,时间长了空隙处就会松动。这种工艺连接两个强度不高的铁质件可以,但要想保持气密性,同时还要保证坚固耐用,就要使用冷铆了。
冷铆优点很多,密封性好,通过高压使铆钉变形,铆柱区域产生大的应力,设备和铆钉之间完全不会发生间隙,强度上也没有任何问题。
虽然这种技术很先进,但明代可没有高压冷铆机,没办法赵志宽只好自己做一个。好在赵志宽工科学的不错,将汽车上刹车活塞改造成一个简易冷铆机,虽然压强不足以压制钢制铆钉,但熟铁铆钉还是可以的。
赵志宽通过自己制作的高压冷铆机,终于将王铁匠打制的两个生铁半球连在一起,通过生活试验后,证明了初步可以使用。
听到自己父亲研制的锅炉已经获得了成功,赵福祥来了兴趣,问道:“爸,您研制的锅炉在那里?”
赵志宽指了指后面说道:“就在后面,我带你去看看!”
出了蒸气室后面就是锅炉,说是锅炉,赵福祥看着就像一个特大号水壶。
这个锅炉成圆形,架在一个砖头砌成的平台上,平台下面可以生火,用来给锅炉加热。
赵福祥顺着边上的木楼梯来到锅炉前面,锅炉的炉体充满了前工业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