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会在苏先生说完之后就开始了!
“我先来抛砖引玉吧”,许乐紧接着说道,得有开头的,否则大家都会拘束,第一如何看待河江淮文化带?我个人的看法是三条文化带实际上是平行发展的,从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淮河流域都是平行发展,尤其是在早期五千年前更是如此,中间有偶尔的南北交流但是比较少,随着进入五千年帝时代开始南北交流增加;
第二如何看待文明的传承?文明的传承不能只有一种标准,应该是看社会整体的发展结构。
第三关于如何看待文字的衍生?我觉得现在学界和考古界过分关注甲骨文,这是不对的,应该加大力气对上游进行溯源;
第四如何看待咱们这一路走来的遗址,我在这里单独提一点,我反对金槐安教授认定的王城岗遗址是夏王城的说法,一面积不够二位置不对三时间点对不上,我个人认为它最多只是一个陪都甚至是一个牢狱,是关押一个特殊的人,那就是妺喜!
许乐并没有多说,抛砖引玉吗,不能自己把话正反都给说了啊!
大家一听,许乐这就直接朝着金槐安开炮了,金师兄呵呵的笑了!
随后大家就开始了!
徐芳萍第二个发言,“对于淮河文化带,我觉得首先是考古界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就是淮河文化带很尴尬,如何划定范围,往北大了就到了河了,往南大了就到了长江了,所以说这个走廊到底是独立的淮河文化带还是要归属到河江两呢”?
许乐听着点了点头,这个确实是事实!
“对于文字我的研究不多就不多说,我来说一下关于文明的定义和范畴”,徐师兄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判定文明的标准,普遍说是: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或者城市、文字、青铜器。但是事实上国际学术有很多家,这种标准是一个非主流的标准,只是传到东方来,大受犬日国、华夏学者追捧罢了。
克鲁克荷恩在一九五八年就提出“三选其二”便可称之为文明:在一定区域的聚落里已经有好几个互相联系的、人口至少在五零零零以上的城镇、集镇或城市;已经有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或借用部分外族文字而形成自己的文字;已经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和进行仪典活动的中心场所。后经过英格学者格林·丹尼尔整理在一九六八年出版的《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
丹尼尔长期担任康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他主要研究殴洲考古,而他还研究考古学的历史,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之席,因为这位兄弟很牛,所以该标准在全世界几乎得到了普及。
比较出名的一九七零年《全球通史》是如何说的文明,“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正反三台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
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所说的城市。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各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最终形成的不是同一种文明,而是“类型“极其多样的文明。”
徐师兄最后说了一下,“关于城池这块我有发言权,因为我是研究建筑史的,并且主持挖掘了多个城池,所以比较清楚这一块的标准,按照世界上通行的城池标准看,我们的远古文明的城池是达到了文明的标准,从人数上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真正需要打破的不是外国,而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否则,这才是最可怕的”!
许乐笑了,鼓着掌,“好,徐教授说得对”,大家哄堂大笑起来,许乐高兴啊,终于找对人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