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法说,你说一人家就知道三了,你刚要说三人家都说到六,原来人家是给你留面子没好意思直接告诉你他其实是到了十一。这种人你嫉妒不了,差距太大,只能膜拜,就像是许乐对小青在华夏扒史的开创者地位一样,只能膜拜,也正如众多的人对于许乐一样也得膜拜,但是真的好到什么程度了吗,即使老天爷给你的,你就真的可以躺平了吗?
不是的,最终还是要“自己找饭吃”。这年月,有背景的多也不多,有天赋的少也不少,但是能自己主动找饭吃的既有背景又有天赋的就少之又少了!
真正自己努力的找饭吃的大多是既无背景又无天赋的凡夫俗子了,许乐其实就是这么界定自己的,那自己啥也没有,还挑三拣四的干嘛?别管小青说的是否有道理,只要记住一条就够了,这年月能把一身肉练到刀剑不入的话,你就是神话了!
那还有啥可以担心的和对其他的所谓的秘籍的向往呢,更何况确实也是啊,再厉害不都得一手一脚的修炼,不都是两条腿、两只手的打架吗,不正常的妖精,尤其是什么蝎子啊、章鱼啊、蜈蚣之类的除外!
更何况,虽然许乐并不把自己放在天才的系列里,但确实不能掩盖自身的天赋,只是他一直把自己归于努力和勤奋的一类,实际而言是在其天赋的背后浸透着大量的汗水、努力的成分,毕竟自身出身平平,所以很多人就不会想到背景和出身了,只能是努力勤奋的去不断的改变了。
但是,许乐本人就不认同这种粗暴归因,尤其是面对别人称呼自己“天才”的称号,他自己认为最多天赋只占百分之一,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对方法的掌握、工具的获得、不断的训练、应用的技巧以及人生和学习规划的策略制定,只不过这些都是大家看不见的一部分。
许乐从小到大,可以说是个“时间管理大师”,他超喜欢“三”这个数字,同时做三件事情的能力是别人的三倍哪怕同样的时间和付出,而且通过交叉学习能够更好地起到相互促进和对照学习、相互交验和牢记的目的。他从小就对数字感兴趣,对节点、对人名、对地名感兴趣,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喜欢秩序,所以养成了一种精益求精、准益求准的理性风格,也就养成了他对数字、时间和效率的高度敏感性,因此也就造成了许乐给人无趣的一种感觉,实际这并不是真实的许乐。
许乐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在上下十年的这个年龄段,只能是往上十年的这个年龄段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更是幽默,细心,但他只是不爱或者最低说是不愿意表达,你可以说成是傲气,但根本的原因是无趣而已,而不是看不起任何人,相反他对每个人都非常尊重!所以,你说让他一个三四十岁思想深度的人和一个二十啷当的人聊天就有些委屈了,因此,有些刚入学的学妹甚至在背后都管许乐叫“乐叔”,也就能理解这种思想深度的差距了!
许乐从知识量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把京都师大的图书馆只要是文科的都看了一遍,哪怕是理科的数理化只要是有关联度的也都认真的看了一下,而且是各种外文原版也都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学会了在同一时间三箭齐发的结果,在睡前反思一天的事儿,复习所有的听到的、看到的,在走路的时候研究历史课题,在吃饭的时候听各种语言类广播,至今许乐已经至少是精通“英德阿日意俄法西梵”九种当今世界的主要语言,精通边藏语言已经完全超出了卓玛的预估,许乐不仅仅是知道而是到了精通的地步;还有一些地方性区域的语言了解,甚至研究过一些死语言主要是针对西域地区、中东地区、非洲地区和南美等地,大概得有小三十门语言。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通过“挤”出来的零碎时间消化出来的知识内容!他不知道未来到底有什么用,但是他知道有用!
就像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长达两年多的拳法精修,虽然说是有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