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有中生无(3 / 4)

得自己与还真是高锡是有缘。

可进了滁州城,李延庆才晓得高锡去滁州城南边的全椒县巡视,暂时无缘会见,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

如今,李延庆到滁州都第四天了,高锡却还没返回滁州。

这就让李延庆心生疑窦:这高锡不是滁州判官吗?为何一连四都不在滁州城中?他去全椒县究竟所为何事?

“高判官他怀要务,兴许还要过几才能返城,老夫会派人去知会他一声,想来他也会接受咱们的法子。”马崇祚佝偻着子,背着手:“至于这要务,倒也不是什么机密。”

停下脚步,马崇祚望着廊外半亩方塘:“你的推官衙门中,有一个叫戴景的孔目官吧?”

“确有此人。”李延庆跟着停下脚步,顺着马崇祚的视线望去,池塘中,几朵淡粉色的荷花花苞亭亭玉立。

“那戴景不过是戴家的一名不受重视的庶子,此月才成为孔目官,之前,推官衙门的孔目官一直都是戴深,现下那戴深就住在全椒县。”

马崇祚说得很是简略,其中蕴含的信息却不少。

能在州衙世代为孔目官,那戴家必然是本地的高门大户,想来是那戴深不愿为周朝做事,但又害怕周朝的兵锋,不愿将周朝得罪得太死,所以就派出戴景这么个庶子来接任孔目官,若是以后南唐再攻回滁州,戴深只要将戴景丢出来顶罪即可,反正在大家族里,戴景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庶子......

李延庆不免有些感慨:战争时代首鼠两端、左右摇摆,就是戴家这种地方大族的生存之道,戴景为庶子,只能沦为家族随时都可抛弃的棋子,这种命运着实有些可悲......

一念至此,李延庆双手撑在回廊的栏杆上:“那高判官去全椒县,是要去请戴深出仕么?”

李延庆心道:想必那戴家在滁州影响极大,若是戴深能够重回州衙,也许就会带动不少已经遁形的胥吏返回州衙。

“请戴深回州衙,只是一方面,全椒县左近,还有不少本地大族,高判官此行便是要去一一拜访。”马崇祚双眼微眯,感慨道:

“缺少这些地方大族的支持,咱们出了滁州城,就是两眼一抹黑,连三县有多少人丁都不清楚,有多少耕地也没个准数,等到六月夏税,怕是一千石粮都收不上来,老夫前阵子去了来安县巡视,也拜访了不少地方大族,不过收效甚微啊。”

滁州知州之位,能落到马崇祚这般即将退休的老将头上,实在是朝中没什么现任高官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马崇祚临危受命,也知道自己此行艰难,但这艰难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李延庆能够听出马知州的无奈与困顿,但他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只好温言劝慰:“知州,滁州被南朝统治几十载,初归中原,难免有些不适应,只要我军在淮南继续取胜,不消两月,这些所谓的地方豪强,也会对知州卑躬屈膝,任由知州差使。”

周军真的能够在淮南继续保持高歌猛进吗?李延庆心里是不太相信的,若当真如此,历史上的淮南之战就不会持续到显德五年。

说到底,滁州这些地方大族不愿信任周朝,实在是周朝在对战南唐时,并未表现出压倒的战力。

虽说两个多月就攻克了七个州,但明眼人都能清楚,周军主力仍旧钝兵于寿州城下,周朝对南唐并未呈一面倒的碾压态势,战争并不会马上完结。

微风拂面,马崇祚伸手理了理略有散乱的苍白鬓角:“你说得不无道理,咱们也只能静待寿州捷报了。”

捷报真的会存在吗?李延庆当然是不信的。

劝慰好马崇祚后,李延庆便返回了自己的推官衙门,继续审讯囚犯。

过了一阵,赵匡胤派人送来了账簿,李延庆便将审案的任务交给了曾经自告奋勇的戴景,自己一边誊抄账簿,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