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迷茫之人(3 / 4)

算是自己工作上的助手。

司徒毓毕竟是国子监律学馆出,虽说明法试功亏一篑,专业水平还是过得去的,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自信,但只要能破除心障,倒不失为一名好助手。

“也是,去了再说...”话音未落,司徒毓突然捂着嘴,他胃中翻江倒海,早上刚吃下的食物,此刻全都一股脑地往上涌。

李延庆问道:“想吐了?”

司徒毓没法出声,只能点点头。

李延庆连忙俯下,帮着司徒毓将头伸出甲板,然后就是一阵呕吐声。

将胃里的食物吐空,司徒毓在李延庆的帮助下勉强站起:“我想回上躺着。”

李延庆摇了摇头:“还不行,你要先去吃点东西。”

“没胃口,不想吃。”司徒毓刚吐完,哪能有胃口?

“肚里有食物,才能缓解晕船症状。”李延庆稍稍厉声:“你莫不成忘了刚才的承诺了?”

“什么承诺...”话刚出口,司徒毓就想起来了,他方才亲口承诺,此番南下,一切都要听从李三郎的安排。

“嗯?”李延庆轻轻瞥了他一眼。

司徒毓连忙回道:“好好好,听三郎的,你说吃,那我就吃,多少都吃!”

......

上船的第三,商船进入了宋州地界。

天微微亮,李延庆在船舱中睡得正香,船外忽然传来一阵阵嘈杂声。

到底什么个况?李延庆忍了半刻钟,但嘈杂声却愈来愈大,他不得不起披上衣袍,并推开了一旁的木窗。

窗外,却是人头攒动,一眼望去,几十条小船上,挤满了灰头土脸的男人。

“这什么况?汴河上怎么突然多出这么多人来?”见船上人们的视线朝自己转来,李延庆连忙关上窗,袜子都来不及穿,踏着木屐就

走出船舱。

舱外,李石领着六名健康的护卫分列甲板两侧,右手纷纷按在刀柄上,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商船周边的小船。

李延庆来到李石旁:“李石,河面上这些人是什么况?”

“郎君。”李石收回按在刀柄上的手,拱手道:“一个时辰前,咱们的船经过宋州宁陵县地界,汴河上就多出来这些载满人的小船,在下找人问过了,他们大都是宁陵本地下户,其他的则是宁陵县的囚犯,受朝廷征调,赶赴淮南。”

下户,也就是五等自耕农中,最穷的四等与五等。

“朝廷征调他们去淮南作甚?”李延庆心中疑惑更甚:“运粮的丁夫朝廷不早就征调完毕了吗?”

早在去年十一月李谷领三万兵马先行南下时,朝廷就已经开始分批征调民夫,在河南南部、山东南部的州县统共征调了近四十万民夫,用于运输粮草和军械。

“这些人...”李石迟疑了一小会,这才回道:“这些人都是朝廷征去攻寿州城的。”

征调民夫攻城?李延庆一听就明白了,朝廷这是要拿这些普通人去当炮灰。

此时要想攻破寿州这样城高墙厚且守军精锐的坚城,除了采用堆土垒的笨法子外,并没有其他好办法。

首先要填平城外的护城河,然后再运送土包到城下,逐渐堆出一个与城墙等高的土垒,这样方可破城。

堆土垒没有什么可以取巧的法子,必须一包土一包土地搬运到城墙下。

而搬运土包的人,就会成为城墙上守军的活靶子。

想来是郭荣舍不得让宝贵的军去当这些活靶子,又想在新征服的淮南七州实行怀柔政策,不愿征调淮南百姓当炮灰,所以才要从内地再次征调民夫南下。

李延庆环顾商船四周小船上密密麻麻的百姓,一时间默然无语。

过了半晌,李延庆才吩咐道:“李石,你带着弟兄们回船舱休息,都站了一夜,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