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场外因素(2 / 4)

国的一些芯片设计公司,加强我们自己的技术底蕴,

至于制造方面,可以依托于英飞凌,还有最开始我们自建的工厂,组建一个,甚至是多个,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然后同样展开对外收购,欧美有不少中小型半导体公司,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目标进行收购,

另外,oto和德州仪器这几年半导体业务不断萎缩,

尤其是ti德州仪器,因为他们主动收缩芯片制造业务,倒逼诺基亚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谋求芯片,使得这两年诺基亚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丧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我们完全可以与这两家公司展开收购谈判,兼并他们的半导体部门,

比如oto旗下,总部位于美国德州首府奥斯汀市的飞思卡尔,就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半导体生产企业,

虽然他们的生产线相对有点落后,但他们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管理水平,依然位于世界前列,具有非常高的收购价值,

要是我们能先兼并英飞凌,后收购飞思卡尔和ti半导体,再整合几家公司的技术和制造优势,

那么,这家全新的半导体公司,必定能一跃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之一,

那个时候,我们再促成新公司和阿斯迈的合作,效仿台积电和英特尔,与阿斯迈形成捆绑关系,

最后形成,上有阿斯迈的中高端制造装备,和尚微的低端装备,

中有新半导体公司和盏瑞,可以自主设计和制造各种级别的芯片,

下有大麦、花火,以及未来工业新城众多的电子企业,

如此涵盖芯片产业链上中下游全环节的格局,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全球一流芯片公司之中,必定有我们的位置!”

看着侃侃而谈的黄珊,陈老板呆呆地眨了眨眼,

从设备到设计到制造到销售,最后再到终端产品,全部都一手包办,

这是先灭少林后诛武当,唯我明教武林名扬的节奏?

计划是挺好,只不过,能不能做到是个大问题啊!

欧洲三大半导体巨头什么的,他是不知道,倒是他听过英飞凌的名字,

那是长期占据全球第二大位置的汽车芯片商,仅次于小本子的瑞萨科技,

后来好像更是通过一起收购案,一跃成为车用芯片的老大,同时也迈进全球芯片制造商前十,

那时候好多电动汽车用的都是英飞凌的芯片,他们一年能赚……

等等,

好像搞错了,

现在还没有电动汽车,也没有互联网汽车,

连手机都还没上网呢,你个汽车瞎凑什么热闹,

汽车芯片嘛,不是没有,

但目前的车用芯片,主要是用于车身零件状态的监控和控制,对制造工艺要求还真不高,

尤其是普通家用车,这类芯片市场成熟,工艺简单,售价低廉,随便哪家电路板工厂都能生产,不像后来的互联网电动汽车那样要求相对较高,

所以说,现在的英飞凌,也不是不能碰一碰的?

要是这个计划最后真的成功了,并顺利发展起来,那么这家新公司,大概率又是一家三鑫呐!

三鑫不就是跟黄珊说的那种,上中下游都有涵盖到的业务体系么。

见老板不吭声,黄珊以为他在思考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

“如果我们要打造一条比较完整,并具备相当竞争力的芯片产业链,这是速度最快,也最有可能实现的办法,

只不过,这个方案要执行的话,可能需要两百亿美元左右的预算,完成时间跨度,也在三到四年的样子。”

这时陈阳终于回过神来,笑着说道,“三四年能完成,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