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秦学(2 / 2)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294 字 2023-06-28

而上,再加上有被秦学吸收吞并的危险,已然趋于弱势。

理学作为几百年的官学,扎根于科举,自然非等闲而可视之,一直与其暗地里搏斗。

所以朝廷如今的党争,皆是依附在两派思想下的。内阁,八部,都察院,地方文武,他们的态度不是区区一个知县能够打探清楚的,此时如同雾里看花,瞎子走路。

让他明白,自己别无选择。只是皇帝御宇多年,威势极重,谁也不敢乱来,只能斗而不破,暗自插刀。

“也就是说,孙家是秦学?”幕僚大惊:“东翁?”

“吾不知。”知县摇头苦笑道:“孙家虽然只是伯爵,但后头可是太子爷,这些年来一直沉默寡言,谁也不知道他的立场。”

“刚才宴席上,我一直在暗示明示,打探一下底,这位孙公子滴水不漏,瞧不清楚啊。”幕僚闻言,脸色煞白。

孙家如果心向秦学,那么太子十有八九也就是秦学,也就是说未来几十年秦学甚至会一举打败理学,成为正统。

所以摸清楚其状态,也能更好的了解太子的想法。但,太子的想法与皇帝能一样吗?

一样最好,最怕不一样……子不肖父,这是多少帝王废黜太子的先声。

像太祖一样的可不多。如果真的打探清楚了,太子动摇,那对于朝堂来说,不要一场大地震。

但对于知县来说,他就是个棋子,这样的态度一旦被打探清楚,就成了火引,很容易惹得雷霆大怒。

“东翁——”

“幸好孙公子滴水不漏,这样最好不过了。”知县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安稳最好了。”幕僚也重重点头。

文官们最讨厌的就是秩序紊乱,习惯于稳定。因为但凡涉及到站队,虽然是快车道,但机会实在是太小,危险又过大。

如果秩序不变,按部就班的升官才是首选。离开了县衙,孙世宁坐上马车,眉头一蹙。

“这党争,都连绵到了地方吗?”绍武初年,朝堂上是陕楚勋贵独大,然后陕、南之争,再之后勋贵完全沦为了看客。

在赵舒致仕后,阎崇信虽然威望颇高,但对于内阁却无法达到赵舒那种一言决断的地步,只能有限度的控制内阁。

如此,因为权力的分配,阎崇信和朱谋就暗斗起来。也正是因为两人同样属于勋贵,一下子就把勋贵体系撕破,各为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