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6666......”
“学渣的我,竟然从头看到尾。”
“有没有专业人士,分析一下大魔王今天学术报告会说得是对还是错?”
“物理学博士生的我,竟然听蒙了,只会跟着鼓掌?”
“要是我的老师也能将ppt做到秦院士这般,我想我物理绝对不会只考30分!”
“这就是大魔王的物理实力么,两次报告会高潮,热烈的掌声轰鸣,这可是有不少诺贝尔奖得主和菲尔兹奖得主!”
“有没有人解释一下,为何那个海螺上面,没有暗物质、暗能量,难道大魔王认为,暗物质、暗能量不存在于宇宙中?”
“这绝对是一次大失误,科学已经表明,暗物质、暗能量是存在的。”
“.......”
也不知道谁忽然注意到,秦元清的海螺物理模型,并没有包含暗物质、暗能量,顿时引起了掀然大波。
暗物质、暗能量,是当今物理学的一个大热门,哪怕是初中生,都会说暗物质、暗能量。
1915年,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推论:宇宙的形状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他认为:宇宙是有限封闭的。如果是这样,宇宙中的物质的平均密度必须达到每立方厘米5x10的负30次方克。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比这个值小100倍。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
当然,暗物质并非爱因斯坦提出的。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是20世纪30年代荷兰科学家jan oort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扎维奇等人。
1932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扎维奇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的存在。弗里兹·扎维奇观测螺旋星系旋转速度时,发现星系外侧的旋转速度较牛顿重力预期的快,故推测必有数量庞大的质能拉住星系外侧组成,以使其不致因过大的离心力而脱离星系。
弗里兹·扎维奇发现,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除非星系团的质量是根据其中恒星数量计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则星系团根本无法束缚住这些星系。
虽然说,人们对于暗物质的性子仍然一无所知,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已经广为接受暗物质的存在,认为暗物质占宇宙能量密度大约20左右。
在引入宇宙膨胀理论之后,许多宇宙学家相信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平行的空间,而且宇宙总能量密度必定是等于临界值的,这个临界值用于区分宇宙的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与此同时,宇宙学家们也倾向于一个简单的宇宙,其中能量密度都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包括4的普通物质和96的暗物质与暗能量。
可是实际上,普通人并不了解,一直以来的观测,从来就没有于此相符过,而且观测和理论模型之间的不一致也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尖锐。
实际上,暗物质、暗能量是否真的存在,至今也未能观测到,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暗物质、暗能量,只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假设存在,用于解释观测到的行星、星系、宇宙现象。
华夏网民们发现秦元清提出的海螺物理模型并没有包括暗物质、暗能量,却不知道,暗物质、暗能量也并非就真的存在,物理学界也对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是这一场持续3个小时的学术报告,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依旧是引起国际物理界的震动,国际物理界的不同学派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纷纷对秦元清的报告进行了评论。
《水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这一期期刊迎来了短时间大流量的下载、订阅,各方学者忍不住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