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好大哥帮忙(1 / 2)

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养的第一批动物之一。在土耳其安那托利亚东南部u人类文明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7000年具有家猪解剖学意义的骨骼化石,被认为是其被驯化时间上最早的直接证据。而中国目前最早出土家猪的贾湖遗址,年代也可早至公元前7000年左右。

20世纪前受限于养殖技术的落后,三十年代前家猪的出栏平均体重普遍在百斤左右。之后随着技术的逐渐提高,家猪的出栏体重逐年上升,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家猪的出栏体重普遍超过二百斤。饲养日龄也由原来的200天以上下降到了150天左右。

养猪的经济效益得益于养殖技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从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瘦肉型家猪,开始使用外来猪和地方猪的商品经济杂交的方式来生产商品猪,也在同一时期不少科研所和院校开始对土洋杂交猪进行选择、横交固定来培育新品种(系),1958年到1990年,是中国培育品种(系)的高峰期,形成了哈白猪、新金猪、东北花猪、新淮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湘白猪等20多个培育品种(系)。

营城这一带农民养殖的家猪种类主要是以哈白猪为主。

哈白猪全名哈尔滨白猪,是由约克夏猪和东北民|猪杂交选育而形成。一开始只是在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养殖,以哈尔滨及其周围各县为中心产区,之后传到了同处东北的辽省。

哈白猪体型较大,全身除腹部外被毛白色覆盖,头中等大小,两耳直立,面部微凹。母猪有7对以上,成年猪体重可达300~500斤,在重量方面绝对秒杀一大|波国产家猪。

而且哈白猪的肉质比较细嫩,皮下脂肪含量多而皮肤较轻,有比较强的抗寒性能,非常适合东北的天气。

之前在农学院的时候何平跟许海山咨询了一番,又跟农学院后勤主任熊大哥沟通了一下。他要开养猪场,为的不是简单的养点猪卖钱,而是为了进行规模化养殖。

这样一来,以普通农民那种抓猪仔的方式去开始是肯定不行的。

经过许海山的介绍,他知道了坐落于哈尔滨的东北农学院,也就是后世东北农业大学的前身,他们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培育哈白猪,如果想要大规模养殖哈白猪,联系东北农学院帮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跟别的东西不一样,现阶段国家是鼓励民间多进行家禽家畜的养殖的。何平跟熊大哥一打听,东北农学院下面是有农场的,属于东北农学院的校办企业,哈白猪的种猪可以在他们那里搞到,手续并不复杂。

通过熊大哥跟东北农学院联系上之后,对面一听说何平的要求,农学院农场欣然同意。农学院农场什么都差,就是不差种猪。

有些种猪连安享晚年的资格都没有,生前就直接被老师学生们按块分好,就等着按住放血了。

平县位于辽省南部,距离哈尔滨七八百公里,这可是八十年代,想要把这一批种猪弄回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搞定了老队长之后,何平又给老队长提出了一项要求,给养猪场找个靠谱的猪倌。

前些年几乎每个大队都有猪倌,但现在各大队的老猪倌十不存一,算是比较稀缺的技术工种。

交代完猪倌的事情,何平去县火车站摇人儿。

近千公里的远程运输怎么可能不摇人儿,那么多的好大哥岂不是白叫了吗?

“建军哥,忙不?”何平敲了个门,探头问道。

郝建军一看是何平,热情的招呼道:“你怎么过来了,没在家多歇几天呢?”

何平进来落座,“嗨,哪里闲的下来。”

郝建军一听这是又有事了,“有什么难处需要我帮忙?”

何平一笑,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